概述:脊髓的解剖

掌握脊髓的解剖特点,l对于脊髓疾病的定位诊断和确定脊髓的影像学检查部位非常重要。

(一)脊髓的外部结构

成人脊髓的长度因身高不同有所差异,l通常多在42~45cm,l上端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延髓相连,l下端形成脊髓圆锥。圆锥的尖端伸出终丝,l终止于第一尾椎的脊膜。

脊髓由三层被膜所包围,l最外层为硬膜。硬膜与椎骨的骨膜之间的间隙称为硬膜外腔,l其中有静脉丛和脂肪组织。最内层为软膜,l紧贴于脊髓表面。硬膜与软膜之间为蛛网膜,l蛛网膜与软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l其间充满脑脊液。硬膜与蛛网膜之间为硬膜下腔,l其间无特殊结构。

脊髓借助脊神经和齿状韧带固定于椎管内(图7-1)。

图7-1 脊髓的被膜

脊髓略呈扁圆柱体,l自上而下共发出31对脊神经:i颈神经8对、i胸神经12对、i腰神经5对、i骶神经5对、i尾神经1对,l脊髓也相应地分成31个节段。实际上,l脊髓呈连续性分布,l其表面并无节段界限。脊髓有两个膨大,l称为颈膨大和腰膨大。颈膨大包括C5~T2l发出的神经根支配上肢;腰膨大包括L1~S2l发出的神经根支配下肢。

由于发育的关系,l成人脊髓全长仅相当于椎骨全长的2/3。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相当于第一腰椎下缘水平。因此,l脊髓各节段的位置比相应的脊椎为高。其中下颈段高1节椎骨,l上、i中胸段约高2节椎骨,l下胸段约高3节椎骨,l腰髓相当于胸椎10~12之间,l骶髓相当于12胸椎和第1腰椎(图7-2)。

图7-2 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关系

由于脊髓和脊柱两者长度不等,l在腰段的神经根几乎垂直下降,l形成马尾(cauda1equina)。马尾由L2至尾节共10对神经根组成。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沟裂,l前正中裂深达脊髓前后径的1/3,l脊髓前动脉在此经过;后正中沟较浅,l其沟底有脊正中隔伸入脊髓将其分成对称的左右两部分;左右前外侧沟各有一脊神经的前根在此离开脊髓;左右后外侧沟亦各有一后根纤维经此进入脊髓内。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在脊髓横断面上,l灰质由神经细胞核团组成,l呈蝴蝶形,l位于中央区,l其中心有中央管;白质主要由上、i下行传导束及大量的胶质细胞组成,l位于灰质的外周

脊髓灰质11在中央管前后的连合部分别称为灰质前连合和灰质后连合,l其他部分组成前角和后角。前角内含运动神经细胞,l属下运动神经元;后角含传递痛、i温度觉和部分触觉的Ⅱ级感觉神经元。C8~L2和S2~S4还有侧角。C8~L2的侧角内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l发出纤维经前根、i通过交感神经径路支配和调节内脏及腺体的功能。C8~T1的侧角发出的交感纤维,l一部分沿颈内动脉进入颅内,l支配同侧瞳孔扩大肌、i睑板肌、i眼眶肌;另一部分支配同侧面部血管及汗腺。S2~S4的侧角为脊髓副交感中枢,l发出纤维支配膀胱、i直肠和性腺。

脊髓白质11主要包括上、i下行有髓纤维组成的传导束。皮质脊髓侧束传递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冲动至同侧前角细胞,l产生随意运动;脊髓丘脑侧束及前束分别传递对侧躯体的皮肤痛、i温度觉和轻触觉至大脑;薄束传递同侧下半身的深感觉和识别性触觉;T4以上出现楔束,l传递同侧上半身的深感觉和识别性触觉;脊髓小脑束传递本体感觉至小脑,l其功能与同侧躯干、i肢体的平衡和协调相关(图7-3)。

图7-3 脊髓的内部结构

(三)脊髓反射

许多肌肉、i腺体和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均在脊髓,l脊髓对骨骼肌、i腺体和内脏传入的刺激进行分析,l通过联络神经元完成节段间与高级中枢的联系支配骨骼肌、i腺体反射性活动。主要的脊髓反射有3种:i

1.牵张反射 骨骼肌被牵引时,l引起骨骼肌收缩和肌张力增高。当突然牵伸骨骼肌时,l引起被牵伸的骨骼肌快速收缩,l如膝反射或各种腱反射均属之。骨骼肌持续牵伸,l出现肌张力增高,l以保持身体的姿势即姿势性反射。这两种反射弧经路大致相同。这种反射不仅有赖于完整的脊髓反射弧,l还要受皮质脊髓束的抑制。如果皮质脊髓束的抑制作用被阻断,l就会出现肌强力增高、i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l这是锥体束损害的主要征象。

2.屈曲反射 当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l屈肌快速收缩,l以逃避这种刺激,l这是一种防御反射,l是协调进行的。当屈肌活动时,l牵张反射便被抑制,l伸肌的肌张力降低。

3.脊髓休克 当脊髓被完全切断时,l脊髓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l失去了高级中枢对脊髓的调节,l出现了病变水平以下的脊髓反射活动完全消失称为脊髓休克(spinal1shock)。休克期过后,l反射活动逐渐恢复,l首先是Babinski征阳性等病理反射,l其次为膝腱反射,l再后为屈曲反射。人的脊髓完全切断后,l不再出现伸肌运动,l因屈肌紧张而出现两下肢呈屈曲姿势称屈曲性截瘫,l这提示完全性横惯性损伤,l预后不良。

(四)脊髓的血液循环

1.脊髓前动脉11起源于两侧椎动脉颅内段,l多在延髓腹侧合并成一支,l沿着脊髓前正中裂下行供应脊髓全长。在前正中裂内每1cm的脊髓前动脉约分出3~4支沟动脉。这些沟动脉不规则地左右交替深入脊髓,l供应脊髓前2/3区域的血液。沟动脉系终末支,l容易发生缺血性病变。血管造影很容易看到颈段和腰膨大的脊髓前动脉。上胸段血管细小容易发生缺血,l引起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2.脊髓后动脉11起源于同侧椎动脉的颅内部分,l左右各一根,l在脊髓的后外侧沟表而下行。但未形成完整的连续的纵行血管,l略呈网状,l供应脊髓后1/3区域血液。由于分支吻合较好,l因此较少发生血液供应障碍。

3.根动脉11颈段的来自椎动脉及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l胸、i腰段来自肋间、i腰、i髂腰和骶外诸动脉的分支。因为这些分支都沿着脊神经根进入椎管,l故统称为根动脉。根动脉进人椎间孔后分为根前动脉和根后动脉,l分别与脊髓前、i后动脉吻合,l构成围绕脊髓的冠状动脉环(图7-4)。

图7-4 脊髓的动脉供应

脊髓静脉回流经根前和根后静脉引流至椎静脉丛。椎静脉丛向上与延髓静脉丛相通,l在胸段引向腔内奇静脉及上腔静脉相通,l在腹部与门静脉和盆腔静脉、i下腔静脉有多处相通。椎静脉丛匈的压力很低,l没有瓣膜,l常受胸、i腹腔压力的变动而改变血流方向(如举重物、i剧烈咳嗽、i用匀排便时)成为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颅内或椎管内转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