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1infarction)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l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l血管壁发生病变,l导致管腔闭塞,l形成小的梗死灶。常见的发病部位有壳核、i尾状核、i内囊、i丘脑及脑桥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引起的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i动脉硬化性病变及纤维素样坏死等。部分患者有糖尿病史,l而发生小血管病变。病变血管是直径100~200μm的深穿支,l多为终末动脉,l血管壁的病变引起管腔狭窄,l当有血栓形成或微栓子脱落阻塞血管时,l由于侧支循环差,l故发生缺血性梗死。腔隙性梗死为直径0.2~15mm的囊性病灶,l呈多发性,l小梗死灶仅稍大于血管管径。坏死组织被吸收后,l可残留小囊腔。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老年人,l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急性或逐渐起病,l一般无头痛,l也无意识障碍。由于腔隙性梗死的病灶较小,l许多患者并不出现临床症状,l大约有3/4的患者是由尸检证实诊断的。Fisher将本病的症状归纳为21种综合征。临床较为常见的有4种。

1.纯运动性轻偏瘫11是最常见的类型,l约占60%。偏瘫累及同侧面部和肢体,l瘫痪程度大致均等,l不伴有感觉障碍、i视野改变及语言障碍。病变部位在内囊、i放射冠或脑桥等处。

2.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11约占20%,l表现为构音障碍、i吞咽困难、i病变对侧面瘫、i手轻度无力及精细运动障碍。病变常位于脑桥基底部或内囊。

3.纯感觉性卒中11约占10%,l表现为偏身感觉障碍,l可伴有感觉异常,l病变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4.共济失调性轻偏瘫11表现为偏瘫,l合并有瘫痪侧肢体共济失调,l常下肢重于上肢。病变多位于脑桥基底部、i内囊或皮质下白质。

本病常反复发作,l引起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l称为腔隙状态(lacunar1state)。常累及双侧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l出现假性球麻痹、i痴呆、i帕金森综合征等表现。

【辅助检查】

头部CT检查可发现病变部位出现低密度改变,l对于小病灶或病灶位于脑干时,l应进行头MRI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l见图8-4。DWI、iPWI和SPECT等对于诊断更有帮助,l但这些检查的普及率较低。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老年患者,l有多年高血压病史,l急性起病,l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l头部CT或MRI检查可发现相应的脑部有腔隙性病灶,l可做出诊断。本病应与小量脑出血、i伏脱髓鞘病、i脑囊虫病及转移瘤等引起的腔隙性软化灶鉴别。

【治疗】

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治疗类似,l一般不用脱水治疗。虽然腔隙性梗死的预后良好,l但易反复发作,l故预防疾病复发尤为重要。应积极控制高血压,l处理各种危险因素,l作好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l病死率和致残率均低,l但容易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