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1multifocal1leukoencephalopathy,lPML)是一种亚急性致死性脱髓鞘性疾病,l多见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疾病的患者。约2%~3%的AIDS患者患有PML,l其中一半患者以PML为首发表现。本病先前较少见,l但随着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和器官移植增加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lPML的发病率已明显增加。

【病因】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l感染乳头多瘤空泡病毒(papova1virus),l简称乳多空病毒的JC病毒是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根本病因。现有报道认为猴病毒SV40也是PML病原体。JC病毒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毒,l在健康人体内长期存活在人的肾脏和B淋巴细胞中。在65%的成人体内都有JC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PML的发病机制可能是,l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下,lJC病毒随激活的B淋巴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JC病毒的转录因子可选择性作用于胶质细胞,l故导致少突胶质细胞所支持的髓鞘破坏,l表现为严重的多节段髓鞘病变。

新近一些研究结果提示在PML患者的肾脏和脑组织内都存在持续的JC病毒感染。但现在尚不清楚PML发病中是否与肾脏内JC病毒激活,l导致病毒扩散到中枢系统有关。

【病理】

PML病理是以中枢神经系统脑白质内广泛多灶性脱髓鞘为特点。镜下可见少突胶质细胞脱失,l在病灶周围的少突胶质细胞内可见嗜伊红核内包涵体。电镜检查显示,l这些包涵体由乳多空病毒颗粒组成。

【临床表现】

PML是一个渐进性发展的脱髓鞘疾病,l病灶的大小、i部位和数量决定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l故PML临床表现不固定。但首发症状以人格改变和智能减退者较多,l其他常见的症状及体征有单瘫、i偏瘫、i失语、i构音障碍、i眼肌麻痹、i视野缺损、i感觉障碍、i小脑症状等。

【辅助检查】

(1)脑脊液:i多数正常,l偶有少量单核细胞或蛋白轻度增高。

(2)EEG:i表现为病灶所在部位的非特异性慢波,l疾病进展时可出现弥漫性慢波。

(3)脑CT、iMRI:i脑CT显示白质内广泛的多灶性不规则低密度影,l无占位效应。MRI1T2加权像显示病灶呈不规则的片状高信号,lT1加权像病灶为强弱不一改变。

(4)脑活检:i少突胶质细胞脱失,l病灶周围少突胶质细胞胞核内有嗜伊红包涵体,l免疫电镜可见乳多空病毒颗粒。

(5)免疫化学法:i原位杂交细胞免疫化学和免疫荧光法可检测出脑组织中存在的JC病毒。

【诊断】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出现典型的进展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显示皮层下白质有多个异常信号,l但无占位效应。脑组织活检镜下为广泛多灶性脱髓鞘改变,l免疫化学法在脑组织中发现JC病毒。具备这些条件即可诊断为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鉴别诊断】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应与其他机会感染性疾病,l如淋巴瘤、i弓形体病等,l以及多发性硬化相鉴别。根据病史、i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鉴别不甚困难。

【治疗】

本病治疗为抗JC病毒和治疗基础疾病两个方面。目前尚无抗JC病毒的特效药物,l现有常用抗病毒药物,l如阿糖胞苷和阿昔洛韦等。治疗PML的临床疗效并不确切,l多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

新近研究提示异构酶抑制剂有希望成为有效治疗PML的新药。JC病毒的复制需要借助宿主细胞的DNA聚合酶和异构酶复制因子,l因此应用异构酶抑制剂理论上可阻止JC病毒复制。既往有体外实验研究证实苦树碱(一种异构酶抑制剂)能有效地阻止胶质细胞内JC病毒的复制,l但这一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l无临床研究的报道。

【预后】

本病为进行性发展,l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患者一般只能存活3~5个月,l极少数可存活数年,l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