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蛋白病: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atal1familial1insomnia,lFFI)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朊蛋白疾病。该病为进行性、i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临床表现为顽固性的失眠、i自主神经功能及随意运动障碍。本病最早于1986年,l由意大利Bologna大学医学院的Lugaresi等首先报道并详细描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家族遗传性的PRNP基因突变是本病的病因。FFI患者的PRNP基因178密码子中的天冬氨酸(Asp)被天冬酰胺(Asn)所替换,l而发生PRNP基因突变。另外,l在突变的等位基因上Codon1129也具有多态性。这些PRNP基因突变使患者出现睡眠紊乱,l导致FFI。

【病理】

FFI病理部位主要在丘脑前腹侧和背内侧核,l丘脑中央内侧核和枕核也经常受损害。皮质常显示轻至中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l常累及深层,l甚至延伸至白质。有的病例也可出现海马回下脚、i下橄榄体、i小脑皮质受害,l其他脑区一般不受累。

【临床表现】

1.睡眠障碍11患者入睡困难、i夜间易醒、i多梦、i梦游,l并渐进性加重,l伴有惊恐发作、i恐怖等。

2.运动障碍11主要为共济失调、i构音障碍、i吞咽困难、i肌阵挛等。

3.记忆障碍11记忆力下降、i注意力分散。

4.自主神经症状11多汗、i流涎、i多泪、i血压升高、i发热、i心动过速等。

5.内分泌障碍1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下降,l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增高,l生长激素、i催乳素和褪黑素24小时节律异常。

6.其他11晚期还可出现呼吸急促、i反常呼吸、i情感障碍、i皮质痴呆、i木僵、i运动减少、i震颤、i不能站立等。最后进入昏迷,l突然死亡。

【辅助检查】

本病脑电图检查可显示较为特殊的变化,l即:i睡眠期间脑电图表现为梭形波。快速眼运动相异常。在觉醒期间的脑电图表现为进行性扁平背景活动,l不能用药物诱导出睡眠活动。

其他血、i脑脊液常规生化、i影像学检查可均为正常。PET检查可提示丘脑前部、i额叶、i顶叶、i海马、i基底节和小脑的代谢减退,l尤其丘脑代谢减退者对本病更有意义。

【诊断】

有明显的FFI家族史,l出现进行性失眠、i自主功能障碍、i共济失调和锥体柬征等表现,l结合脑电图的特殊改变可确诊本病。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焦虑、i抑郁症表现的睡眠障碍相鉴别。一般焦虑导致的失眠无任何神经局灶性体征,l且无家族史,l而FFI有家族遗传特点。此外,l还要与其他朊蛋白病和慢病毒感染性疾病相鉴别。FFI有家族遗传特点及脑电图等相应辅助检查可资鉴别。

【治疗】

无特殊治疗,l仅对症处理。

【预后】

本病进展较快,l死亡率100%。平均存活时间为14个月,l但短者仅6个月,l长者3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