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寄生虫感染:脑型肺吸虫病

脑型肺吸虫病(cerebral1paragonimiasis)是肺吸虫侵入人体后,l移行入脑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型肺吸虫发病率为肺吸虫的20%~30%,l青少年多见。肺吸虫病分布甚广,l亚洲、i非洲、i美洲均有发生,l我国22个省、i市、i自治区有散发及地方流行。

【病因和发病机制】

脑型肺吸虫病是卫氏并殖吸虫等寄生于脑内所引起的疾病,l因食入未熟的河蟹、i蜊蛄等感染。囊蚴经口进入消化道,l幼虫经肠壁进入各内脏器官,l虫体可由腹腔、i胸腔上移沿颈动脉周围软组织进入颅内。虫体在脑内移行时可直接引起脑组织的损害,l且虫体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及虫卵大量沉积,l可导致组织反应和异物反应。

【病理】

1.组织破坏期11虫体移行破坏组织而引起线状出血或隧道损伤,l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

2.肉芽肿或囊肿期11虫卵沉积引起肉芽肿,l周围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炎细胞浸润,l病变中央组织坏死,l可以找到成虫。

3.纤维疤痕期11坏死区物质吸收,l虫体死亡、i钙化,l囊壁增厚、i纤维化钙化。

【临床表现】

1.脑神经元刺激性症状11表现为各种类型的癫癎发作。

2.炎性反应症状11表现为发热、i畏寒、i头痛、i嗜睡。

3.脑组织破坏症状11精神异常、i抑郁、i谵妄。

4.颅内压增高症状11头痛、i呕吐、i视物不清。

5.体征11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i脑膜刺激征、i偏瘫、i单瘫、i感觉减退、i偏盲等。

【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1)颅骨平片:i脑内可见钙化的囊壁。

(2)头颅CT:i混杂密度的肿块,l周围有水肿,l增强扫描可见环状或结节状强化。脑室肺吸虫早期与脑脊液影像相似,l无增强;后期病灶出现蛋壳状钙化。

(3)MRL对脑型患者有重要诊断意义,l可以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

2.病原学检查

(1)痰、i粪检虫卵:i直接涂片法,l10%的氢氧化钠处理后离心沉淀法。

(2)活体组织检查:i皮下结节或包块切除后病理检查。

(3)免疫学检查:i

1)皮内试验:i阳性率95%,l但与其他吸虫病有交叉反应。

2)补体结合试验:i血清阳性率75%~98%,l脑脊液阳性率85%~100%。

3)后尾蚴膜反应:i阳性率可达97.3%。

此外,l还有ELISA,lIHAT等方法。

【诊断】

诊断要点如下:i

1.在疫区有食用河蟹或饮生水史。

2.肺吸虫补体结合试验或皮内试验阳性。

3.脑脊液中查见嗜酸粒细胞。

4.CT/MRI上发现肺吸虫囊肿或钙化灶。

5.高颅压体征及X头颅平片上钙化灶。

符合或大部分符合上述条件时,l可考虑脑型肺吸虫病。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蛛网膜下腔出血、i脑脓肿、i结核性脑膜炎、i脑肿瘤、i脑囊虫病、i原发性癫痫鉴别。

【治疗】

1.病因治疗

(1)吡喹酮(praziquantel):i总剂量125~250mg/kg,l每日3次,l2~3天服完。

(2)硝氯酚(nitroclofene):i2mg/kg,l1次口服,l不良反应大,l现已经少用。

(3)硫双二氯酚(bitin):i成人每日3g,l儿童50mg/(kg·d),l分3次,l每日或隔日口服。10~15天一疗程,l需要重复2~3个疗程。

2.手术治疗

(1)对病变较大,l重症高颅压者,l用药后病情继续发展,l考虑手术。

(2)对已经形成包膜或囊肿者手术治疗。

3.对症治疗11对癫癎发作和高颅压者应给予对症治疗。手术后脑水肿严重者给予激素或脱水剂。

【预后】

一般药物治疗肺部病变有效,l脑肺吸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