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又称为神经变性疾病(neurological1degenerative1diseases)包括了一大类常见的慢性病,l如阿尔茨海默病、i帕金森病、i脊髓小脑变性、i运动神经元病、i多系统萎缩等。以往这些病一直被视为顽固而难治的“三不”(病因不明、i疗效不好、i预后小良)型疾病,l是多年来神经病学专家们久攻难克的课题。近十多年来,l由于分子生物学、i分子遗传学以及神经影像学等多学科的发展,l有关神经变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目前认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指遗传性和内源性原因造成的神经元变性和继发性脱髓鞘变化的一组慢性、i多变化的进展性疾病。
疾病,l但神经1111神经变性疾病的病因研究是最具挑战性的神经病学前沿研究领域之一。尽管已经能够识别此类变性疾病的始动和持续进展机制从本质上仍未知。近来证实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引起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1disease,lAD)和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1lateral1sclerosis,l1ALS),l基因治疗可能会减缓神经变性疾病的发展。围绕神经变性疾病病因学的最有倾向性的说法是:i遗传和环境因素是这类疾病的促发因素。有些神经变性疾病有明确家族史,l推测有遗传因素,l受这类疾病侵袭的家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性,l例如亨廷顿病(Huntington1disease,lHD)和齿状红核苍白球丘脑底核萎缩症(dentatorubral1pallidoluysian1atrophy,lDRPLA)。环境毒素可能成为启动神经变性过程的罪魁。已经证实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和地域有关。一例确诊为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关岛病)的患者,l是因为服用了关岛的查莫罗人混合的苏铁树和当地的一种植物作为食物或药物而致病。也有报道用1-methyl-4-phenyl-1,l2,l3,l6-tetrahydropyridine(1-甲基-4苯基-1,l2,l3,l6-四氢嘧啶,l哌替啶合成的副产品化合物)麻醉会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帕金森样症状。而许多中毒相关性神经疾病,l都出现在特殊的地理区域或自然环境,l与某些职业相关,l这是导致大部分神经变性疾病患者缺乏家族史的原因之一。总而言之,l目前的研究认为散发神经变性疾病病例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者都有关。双重机制可能是散发神经变性疾病发病的潜在病因。
神经变性疾病的临床共同特点是:i①起病隐袭,l确切的发病日期一般不能清楚地回忆。②选择性地损害一定解剖部位的一个或几个系统的神经元,l病灶往往对称。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主要累及皮质—脑干—脊髓的运动神经元。③起病后疾病的临床症状缓慢地进行性发展。病程很长,l常常以年计算。④临床表现多样化,l常有重叠,l有时分类困难。⑤在实验室检查中,l一般变化较少,l而且也无特异性。⑥影像学的检查可以正常或仅有脑和脑室的萎缩性变化。
神经变性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i①中枢神经系统内某个或某些特定部位的神经细胞萎缩或消失;②胶质细胞的反应——星形胶质细胞增生、i肥大,l微胶质细胞增生为棒状细胞(格子细胞缺如);③无炎性细胞。神经变性疾病在镜下主要都表现为神经元缺失和胶质细胞增生。现代最新研究证明神经变性疾病的神经细胞死亡的形式至少有四种:i凋亡(apoptosis),l坏死(necrosis),l自身吞噬(autophagy)和细胞质增生(cytoplasma1hyperplasia)。上述分型方法主要源于它们的临床重要性,l因为这四种细胞死亡形式各由其独特的分子机制调控。大多数神经变性疾病损害的主要区域基本确定,l但是变性疾病的范围还是难以确定。因为病变常累及超出神经元的组群,l因此精确的描述某地神经变性损害的神经病理学形态是困难的。
变性疾病的分类一直比较混乱,l很多疾病在临床或病理上出现交叠,l疾病早期的病变部位和症状多样,l使得分类相当错综复杂。目前公认的神经变性疾病的分类仍基于突出的临床特征,l或基于突出的病理学特征,l或基丁临床和病理两者的结合。就其病理损害的范围及临床特征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i①大脑皮质变性,l包括阿尔茨海默病、i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1dementia);②基底节变性,l包括帕金森病、i进行性核上性麻痹、iHuntington病、i纹状体-黑质变性等;③脑干小脑变性,l包括各种小脑型共济失调、i脊髓小脑变性、i橄榄-脑桥-小脑变性等;④脊髓变性,l包括进行性痉挛性截瘫、i进行性后索变性、i弗里德赖希(Friedreich)共济失调等;⑤运动系统变性,l包括各型运动神经元疾病;⑥自主神经系统变性,l包括Shy-Drager综合征、iRiley-Day综合征(全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等。
目前对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尚无有效的办法能阻止疾病的进展。虽然有几种经过认可的药物在某种程度上可减缓个别的神经变性疾病的发展,l但所有的治疗还只是暂时缓解和减轻症状的对症治疗。随着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l神经生物学的几个新突破使得我们更接近于开启神经变性疾病的奥秘和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