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体痴呆

路易体痴呆(dementia1with1Lewy1body,lDLB)是以进行性痴呆合并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i反复发作的视幻觉和自发性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等主征为临床表现的,l以神经元胞浆内路易小体(Lewy1body,lLB)为病理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l是仅次于Alzheimer病的第二位常见的痴呆。

【流行病学】

此病最早由Dr.Levi(德国)发现,l“Lewy”译自德文。1912年Freidreich1Lewy首先在1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脑干黑质细胞内发现了Lewy体,l但其并未深入研究。1961年Okazaki(日本)等人首次在一例严重痴呆患者的皮层神经元中发现了Lewy体,l并探讨了Lewy体和痴呆间可能存在的关系。Lewy体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第二位常见病因。国外尸检统计资料显示Lewy体痴呆占痴呆病因的10%~20%,l起病年龄介于50~80岁,l平均患病年龄74.7岁,l男性患者略多,l男女患病比例接近,l很少有家族遗传倾向,l病程一般6年,l病情进展快于Alzheimer病。国内尚缺相关统计资料。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不清,l很少有家族遗传倾向。临床表现和Lewy体在皮层神经元的分布有密切关系。Lewy体在皮层神经元的分布引起皮层的信息处理功能和传递功能障碍,l导致痴呆的发生。实验证实Lewy体痴呆患者脑内存在多种神经递质功能障碍,l包括乙酰胆碱(Ach)、i多巴胺(DA)、i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等,l这些递质水平显著下降导致许多神经元回路受损,l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l但Lewy体痴呆特征性的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仍不清楚。

【病理】

Lewy体为特征性病理改变,l由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异常聚集而形成,l和胶质细胞包涵体主要成分相同。α-共核蛋白在正常神经元突触中表达,l目前认为与突触末梢囊泡释放有关。虽然因何引起α-共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尚未清楚,l但是研究发现某些神经元易受侵害。Lewy体含大量α-共核蛋白、i泛酸(ubiquitin)等,l而无tau蛋白和淀粉样蛋白。故目前多用α-共核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以显示常规HE染色不易发现的Lewy体,l用tau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以区别Lewy体及神经元内小的球形神经元纤维缠结,l后者tau蛋白染色阳性。

经典型Lewy体是神经元胞浆内球形的、i嗜伊红性包涵体,l直径多数在15~25μm,l有球形玻璃样致密的核心,l环绕清晰的苍白“晕环”;电镜下表现为中心部位嗜锇颗粒混有“螺旋管”或“双螺旋丝”,l周围聚集直径约为8~10nm的神经丝,l近周边部呈放射状排列。主要分布于脑干核团(如黑质、i蓝斑)、iMeynert基底节、i下丘脑的残存神经元内,l可为1个或数个。

大脑皮层型Lewy体直径较小,l较少嗜伊红,l缺乏清晰的“晕环”,l无典型的同心圆样结构,l由直径约8~10nm的细纤维构成;皮层型Lewy体见于较深皮层的中型、i小型非锥体神经元中,l多见于扣带回、i脑岛皮层、i杏仁核和额叶皮层。

大体病理与Alzheimer病相似,l但大脑皮层萎缩相对不明显,l呈轻、i中度萎缩,l枕叶相对不受累及,l边缘系统重度萎缩。光镜下见黑质、i蓝斑等色素细胞丢失,l偶有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l皮层、i边缘系统和脑干的神经元胞浆内有Lewy体,lα-共核蛋白染色阳性,ltau蛋白染色阴性。电镜显示更为清楚。

【临床表现】

本病多在中年后期、i老年期发病,l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合并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i反复发作的视幻觉和自发性帕金森样症状等。

1.进行性痴呆11痴呆逐渐进展,l最早期症状有记忆障碍,l语言习惯改变(例如忘词),l人格改变。认知功能障碍包括难以应对复杂问题、i掌握新技能和做出决策。在了解患者有无痴呆之前需了解患者有无引起痴呆的其他病因,l如酒精中毒、i服药过量、i脑梗死、i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等。如上述可能性均被排除,l才可以诊断为神经变性性痴呆,lLewy体痴呆是仅次于Alzheimer病的常见的痴呆病因。

2.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fluctuating1cognition)11如患者有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很有可能患有Lewy体痴呆。患者多突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l包括注意力、i记忆力及警觉减退,l也可有失语、i失用和失认。症状呈波动性,l可持续几个小时或几天,l因为之前无先兆而且症状发生的时间不定,l故症状发生时患者多被认为在撒谎。这种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和Alzheimer病的“日落综合征”不同。

3.反复发作的视幻觉(recurrent1visual1hallucinations)1170%以上的Lewy体痴呆患者存在视幻觉,l通常在出现认知障碍的第一年内就可出现。视幻觉是最突出的精神症状,l而且往往成为患者最感困扰的症状。视幻觉内容形象、i具体、i生动,l有如亲身经历,l常为人或动物,l往往反复出现,l并需排除药物源性因素。相对于Alzheimer病来说,lLewy体痴呆的视幻觉出现的更早,l而且具有鉴别诊断价值。错觉也是Lewy体痴呆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l大约有24%左右患者山现错觉,l可能导致其他行为异常,l如进攻和激惹。部分患者还可合并听幻觉。

4.自发性帕金森样症状(spontaneous1motor1features1of1Parkinsonism)11患者多表现为肌张力增高,l运动迟缓,l姿势步态异常,l如呈拖曳步态,l或走路姿势刻板,l而静止性震颤相对少见。面具脸、i特殊心曲体态、i音调低沉、i反复跌倒也较常见。该症状用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部分患者可先出现帕金森样症状而后才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5.其他症状11Lewy体患者常见快速动眼期睡眠障碍。患者在睡眠的快速动眼期常有不自主运动,l梦呓。部分Lewy体痴呆患者有反复发生的跌倒和晕厥,l并可伴有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颈动脉窦敏感性提高。患者还可有短暂性意识丧失,l持续时间很短(数分钟),l常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此外患者常对镇静药异常敏感。

【辅助检查】

1.神经心理学测验11Lewy体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各方面均有损害,l而且临床表现千差万别。相对于Alzheimer病,lLewy体痴呆患者记忆障碍可以不明显,l但有明显的视知觉、i视空间觉和视觉重建功能障碍。通过画五边形和画时钟测试可以发现这些功能障碍。Lewy体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并没有固定模式,l但借助上述神经心理学测验和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可以和Alzheimer病鉴别。

2.影像学检查11Lewy体痴呆患者海马和颞叶萎缩与Alzheimer病相比并不明显。MRI也提示存在全脑萎缩,l脑室扩大,l脑室周围白质变性。Lewy体痴呆的SPECT和PET表现与Alzheimet病相似,l都存在颞叶代谢减低,l但前者的大脑枕叶代谢减低更显著。

3.脑电图检查11早期脑电图多正常,l少数背景波幅降低,l颞叶α波减少伴短暂性慢波。睡眠脑电图出现快速眼动期异常有一定诊断价值。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111996年第一届Lewy体痴呆国际工作组会议制定了可能的和很可能的Lewy体痴呆的诊断标准。其中临床诊断的必要条件是进行性痴呆。

有三组临床特征:i

(1)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i注意力和警觉随时间有显著变化;

(2)反复发作的视幻觉:i形象、i具体、i生动,l反复发作;

(3)自发性锥体外系功能障碍:i典型的运动迟缓,l肌张力增高,l姿势异常,l少见静止性震颤。

诊断标准:i

(1)可能的Lewy体痴呆:i进行性痴呆合并上述一组临床特征;

(2)很可能的Lewy体痴呆:i进行性痴呆合并上述两组临床特征;

(3)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痴呆的病因。

提示Lewy体痴呆诊断的其他体征:i①反复出现的跌倒发作;②晕厥;③短暂性意识丧失;④对镇静药敏感性增加,l其中锥体外系症状可因使用镇静药而加重;⑤系统化错觉;⑥其他形式的幻觉,l如听、i嗅幻觉;⑦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⑧情绪低落。

2.鉴别诊断

(1)血管性痴呆:i急性起病,l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l影像学可明确显示缺血性病灶。如为多发性脑梗死,l偶可呈波动性意识或认知功能障碍。

(2)Alzheimer病:i隐袭起病,l进行性智能衰退,l多伴有人格改变,l无Lewy体痴呆的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和形象具体生动的视幻觉等症状,lMRI检查示弥漫性皮层萎缩。病理表现有典型的老年斑、i神经元纤维缠结、i神经元缺失、i颗粒空泡变性及血管淀粉样变等。

(3)帕金森病:i痴呆一般出现较晚,l且以皮层下痴呆为特点。有典型的四联征,l静止性震颤、i运动迟缓、i肌张力增高、i姿势异常,l而Lewy体痴呆少见静止性震颤,l且用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但是帕金森患者经药物治疗可产生药源性视幻觉,l需与Lewy体痴呆的视幻觉鉴别。

(4)Creutzfeldt-Jakob病:i早期可出现精神症状,l如抑郁,l焦虑、i错觉,l随后出现痴呆和神经系统症状体征,l如肌阵挛、i小脑性共济失调、i锥体外系和锥体系的表现,l病程进展较快,l脑电图在慢波背景上出现广泛双侧同步双相或三相周期性尖慢复合波(PSWCs)。

【治疗】

暂无特效治疗,l以支持、i对症治疗为主。了解患者以哪种症状为主,l采用相应药物治疗,l如帕金森样症状可从小剂量开始用抗震颤麻痹药物,l痴呆可用抗胆碱酯酶药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l视幻觉可用奥氮平、i利培酮等药物,l有抑郁症状的可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如西酞普兰、i氟西汀等治疗。因患者对安定及抗精神病药物敏感性增加,l而此类药物又可以使锥体外系症状加重,l故需谨慎使用或不用上述药物。

【预后】

因患者病程进展快,l尚无特效治疗,l预后较差,l后期多需长期卧床,l患者多死于并发症,l如肺部感染、i褥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病程一般为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