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一般分两步走,l即急性期的脱毒治疗和脱毒后防止复吸及社会心理康复治疗。
入院前要详细询问病史,l特别是吸毒史及与吸毒有关的问题(如肝炎、i结核、i精神障碍、i人格障碍等)和心理社会史等。在躯体检查中要注意一般情况、i注射痕迹、i瘢痕、i皮肤的各种感染、i立毛肌竖起、i瞳孔扩大、i流泪、i流涕等。在实验室检查方面,l除完成常规检查外,l应注意性病检查、iHIV试验、i肝炎病毒检测等。
(一)脱毒治疗
脱毒(detoxification)指通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状,l预防由于突然停药可能引起的躯体健康问题的过程。由于吸毒者的特殊性,l阿片类的脱毒治疗一般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
1.替代治疗 替代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利用与毒品有相似作用的药物来替代毒品,l以减轻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l使病人能较好的耐受。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如14~21天)内将替代药物逐渐减少,l最后停用。目前常用的替代药物有美沙酮(methadone),1和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l使用剂量视病人的情况而定,l美沙酮首日剂量为30mg~60mg,l丁丙诺啡为0.9mg~2.1mg,l然后根据病人的躯体反应逐渐减量,l原则是只减不加,l先快后慢、i限时减完。
2.非替代治疗 ①可乐宁(clonidine):i为α2受体激动剂,l开始剂量为0.1mg~0.3mg,l每天3次,l副作用为低血压、i口干和思睡,l剂量必须个体化。可乐宁对于渴求、i肌肉疼痛等效果较差。主要用于脱毒治疗的辅助治疗;②中草药、i针灸:i与替代治疗相比,l中药在缓解戒药后的前三天的戒断症状方面较差,l但能有效促进机体的康复、i促进食欲,l重要的是不存在撤药困难问题。针灸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③其他:i如镇静催眠药、i莨菪碱类。
(二)防止复吸、i社会心理干预
1.阿片类阻滞剂 理论上,l通过阻滞阿片类的欣快作用,l条件反射就会消退。此类药物主要为纳洛酮和纳曲酮,l后者口服有效。由于这些药物是μ受体阻滞剂,l能阻滞阿片类的效应,l而且毒性较低,l自从1960年以来,l被广泛应用于临床,l但仅有30%的戒毒者能坚持使用此类药物。
2.社会心理治疗 多数研究表明,l心理社会干预能针对某些问题如复发等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认知行为治疗:i主要目的在于:i①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方式;②改变导致吸毒的行为方式;③帮助病人应付急性或慢性渴求;④促进病人社会技能、i强化病人不吸毒行为。
(2)复吸预防:i基于认知行为治疗方法,l帮助病人增加自控能力以避免复吸。基本的方法为:i讨论对吸毒、i戒毒的矛盾心理;找出诱发渴求、i复吸的情绪及环境因素;找出应付内外不良刺激的方法、i打破重新吸毒的恶性循环。
(3)群体治疗:i群体治疗使病人有机会发现他们之间共同的问题、i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能促进他们相互理解,l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i意愿,l使他们有机会共同交流戒毒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也可以在治疗期间相互监督、i相互支持,l促进他们与医师保持接触,l有助于预防复吸、i促进康复。
(4)家庭治疗:i家庭治疗强调人际间、i家庭成员间的不良关系是导致吸毒成瘾、i治疗后复吸的主要原因。有效的家庭治疗技术能打破否认,l打破对治疗的阻抗,l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