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anorexia1nervosa)是指有意节制饮食,l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据美国报道女性的终生患病率大约为0.5%~1%,l90%以上的患病者是青少年女性,l男性患者少见。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其他国家。我国的发病率不详。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l物质供应的不断丰富,l以及对“瘦为美”标准的追求,l使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神经性厌食的病因仍在探讨之中。目前的研究认为病因有几个方面。①心理因素:i发病前往往有某些生活事件发生,l影响人的情绪,l出现情绪问题;一些患者存在某些人格弱点,l如轻微的强迫性人格、i敏感性人格等;患者常常存在体像障碍,l透过症状可以看到背后隐藏的家庭问题。②生物学因素:i研究表明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神经性厌食的急性期大脑神经递质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i5-羟色胺和某些神经肽代谢紊乱;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l患者有月经紊乱和体温调节障碍。③社会文化因素:i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向、i追求美的标志是苗条瘦身,l一旦这种审美意识转化为某些人刻意追求的目标时就容易出现此种问题。

(二)临床表现

其特征为病人自己故意限制饮食,l甚至极端限制饮食,l尤其排斥高能量饮食,l致使体重降到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也仍然认为自己瘦得不够。虽已严重消瘦,l病人仍强烈地认为自己太胖,l害怕体重增加。为避免发胖常主动采用一些方式故意减轻体重。部分病人常常用胃胀不适,l食欲下降等理由来解释其限制饮食的行为。病人常有营养不良,l继发性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有的病人可有间歇发作性暴饮暴食。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以临床症状为主。明显的体重减轻,l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l或者Quete-let体重指数(体重千克数/身高米数的平方)为17.5或更低,l或在青春期前不能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l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体重减轻是自己故意造成的,l常常采取的方式是过度运动、i引吐、i导泻等。常有怕胖的超价观念。内分泌紊乱症状,l女性表现为闭经,l男性表现为兴趣丧失或性功能低下。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

此病可与某些躯体疾病引起的体重减轻相鉴别,l躯体疾病的病人很少有怕胖的超价观念及体像障碍。与抑郁症的区别在于抑郁症的病人没有对体重增加的过分恐惧,l单纯改善体重后仍会有抑郁发作。

(四)治疗

治疗神经性厌食比较困难,l患者往往不认为自己的症状是病,l不配合治疗。

治疗的一般原则是首先纠正营养不良,l同时或稍后开展心理治疗以及辅助的药物治疗。

1.纠正营养不良 首先加强营养,l增加体重,l恢复身体健康。体重太轻,l明显营养不良者,l应供给高热量饮食;呕吐、i拒食者应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l帮助患者自我监督并遵守治疗计划。

2.心理治疗 此类患者大部分存在着对进食、i体重和躯体形象的曲解认识,l以及家庭、i人际关系、i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通常采用认知治疗、i行为治疗、i家庭治疗等方法。认知治疗是改变不良认知,l尤其是消除过分怕胖的观念,l学会运用现实检验的方法加以改变。行为治疗是矫正不良进食行为,l常采用系统脱敏疗法、i标记奖励疗法等。家庭治疗主要是调整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以解除其不良投射。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心理生理的自我调节技术可结合放松训练调整生理活动、i保持情绪稳定。

3.药物治疗 针对某些患者存在抑郁情绪、i强迫观念等症状对症治疗。抗抑郁药物应用较多,l常用的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其他药物如抗精神病药、i锂盐、iH1受体拮抗剂、i抗癫癎药等也可对症使用。

(五)病程与预后

病程常为慢性迁延性,l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l常常有持久存在的营养不良、i消瘦,l约50%的病人治疗效果较好,l表现为体重增加,l躯体情况改善及社会适应能力改善,l20%的病人时好时坏反复发作,l25%的病人始终达不到正常体重迁延不愈,l约5%~10%的病人死于极度营养不良或其他并发症或心境障碍所致的自杀等。其并发症常见的有焦虑障碍、i恐惧症、i强迫症、i心境障碍、i物质滥用等。

【典型病例】

某女,l17岁,l中专学生。因少食、i消瘦、i衰竭于1997年3月入院治疗。患者身高1.63米,l体重55千克,l身材长相在班上属上乘,l特别受到男生“拥戴”。4个月前班上来了另一名女生,l身材苗条,l在外貌方面比患者优越,l患者受到男生“冷落”。为了满足虚荣心并在外表上超越所有女生,l患者开始节食。最初拒食肉类食品,l后拒食米饭和面食,l最近只喝少许菜汤、i水果汁,l体重下降至33千克,l经常感冒发热,l月经停止,l因极度消瘦无法坚持上学而入院。

诊断:i神经性厌食

入院两周后因受凉并发肺部感染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