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社会心理应激

(一)应激来源

凡需要个体动员自身的心理生理资源或外部资源进行调节,l重新加以适应生活境遇变化和环境改变的都可以认为是社会心理应激源。具体可分为:i

1.恋爱婚姻及家庭问题 主要包括恋爱受挫、i夫妻长期异地分居、i一方或双方有外遇、i配偶患病、i夫妻关系不合导致分居或离婚、i配偶死亡等;而家庭内部矛盾还包括两代成员之间的矛盾等;此外,l家庭经济收入低下或者管理方法上的矛盾、i家庭内有需要长期照顾的病人、i残疾人或精神病人等,l以及家庭成员间宗教信仰或社会政治观点、i教育子女等方面的重大分歧也使家庭成为慢性应激的来源。

2.职业(学业)问题 现代社会中,l职业稳定性越来越差,l转换职业越来越频繁,l这本身就可以构成应激来源。此外,l在职业(学业)的环境中,l与上下级(老师)或同事(同学)的人际关系长期紧张,l晋升、i晋级受挫、i职业(学业)负担过重。主观愿望或现实要求超出了本人的实际能力,l对职业(学业)不满意但无法改变、i工作频繁调动、i受到处分、i对从事的职业(学业)毫无兴趣等,l都可以成为应激源。

3.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迁徙导致的环境变化、i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l如战争、i洪水、i地震、i空难车祸、i种族歧视、i经济萧条、i传染病大规模传播等等,l都可引起急性应激反应或慢性精神压抑。

4.个人特殊境遇 个体先天或后天的缺陷,l如某些遗传病、i精神病、i难治性疾病,l被虐待、i遗弃、i强暴,l事业失败、i经济破产、i政治冲击与法律纠纷等,l都可能成为重要的应激源。

(二)应激的个人认知与评价

决定个体对应激源做出反应的因素除了刺激的性质(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i强度、i个体当时的身体状态外,l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个体对刺激的认知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l具有某些个性特征的人容易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l并且反应强度也要大于其他人,l这就是个体心理素质的作用。人们发现,lA型个性者以个性强、i过分抱负、i固执、i好争辩、i紧张、i具有攻击性等为特点。他们往往对外界刺激产生比较强的反应,l特别是涉及其自尊、i自我实现等需求层次有关的刺激,l更容易导致其产生应激反应;而具有焦虑和癔症个性的人,l往往对外界的应激源产生过敏,l并在刺激下采取逃避、i激烈情绪变化等反应。

此外,l个人经历、i价值观、i可利用的社会支持等也影响应激的个人认知与评价。当然,l个人认知水平,l包括智力发育水平、i受教育程度及是否有足够的应对技能等也决定了个人对应激源采取的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