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角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1hemorrhagic1conjunctivitis)是由70型肠道病毒(偶由A24型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暴发流行的自限性眼部传染病,l又称“阿波罗11号结膜炎”。1969年在加纳第一次爆发,l1971年曾在我国大范围流行。该病在许多国家和岛屿发生过流行。

【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18~48小时(病程短15~7天),l常见症状有眼痛、i畏光、i异物感、i流泪、i结膜下出血、i眼睑水肿等。结膜下出血呈片状或点状,l从上方球结膜开始向下方球结膜蔓延。多数患者有滤泡形成,l伴有上皮角膜炎和耳前淋巴结肿大。少数人发生前葡萄膜炎,l部分患者还有发热不适及肌肉痛等全身症状,l印度和日本曾报告个别病例出现类似小儿麻痹样下肢运动障碍。

【诊断】

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的症状,l同时有显著的结膜下出血,l耳前淋巴结肿大等为诊断依据。

【治疗和预防】

无特殊治疗,l有自限性,l加强个人卫生和医院管理,l防止传播是预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