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性角结膜炎(phlyctenular1keratoconjunctivitis)是由微生物蛋白质引起的迟发型免疫反应性疾病。常见致病微生物包括;结核杆菌、i金黄色葡萄球菌、i白色念珠菌、i球孢子菌属,l以及1L1、iL2、iL3血清型沙眼衣原体等。
【临床表现】
多见于女性、i青少年及儿童。有轻微的异物感,l如果累及角膜则症状加重。泡性结膜炎初起为实性,l隆起的红色小病灶(1~3mm)周围有充血区。角膜缘处三角形病灶,l尖端指向角膜,l顶端易溃烂形成溃疡,l多在10~12天内愈合,l不留瘢痕。病变发生在角膜缘时,l有单发或多发的灰白色小结节,l结节较泡性结膜炎者为小,l病变处局部充血,l病变愈合后可留有浅淡的瘢痕,l使角膜缘齿状参差不齐。初次泡性结膜炎症状消退后,l遇有活动性睑缘炎、i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和挑食等诱发因素可复发。反复发作后疱疹可向中央进犯,l新生血管也随之长入,l称为束状角膜炎,l痊愈后遗留一带状薄翳,l血管则逐渐萎缩。极少数患者疱疹可以发生于角膜或睑结膜。
【诊断】
根据典型的角膜缘或球结膜处实性结节样小泡,l其周围充血等症状可正确诊断。
【治疗】
治疗诱发此病的潜在性疾病。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如0.1%地塞米松眼药水,l结核菌体蛋白引起的泡性结膜炎对激素治疗敏感,l使用激素后24小时内主要症状减轻,l继用24小时病灶消失。伴有相邻组织的细菌感染要给予抗生素治疗。补充各种维生素,l并注意营养,l增强体质。对于反复束状角膜炎引起角膜瘢痕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的患者可以考虑行角膜移植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