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肿瘤:原发结膜良性肿瘤

(一)结膜色素痣(conjunctival1nevi)

是来源于神经外胚层的先天性良性错构瘤,l极少恶变。组织病理学见,l结膜痣由痣细胞或巢组成。1/3的结膜黑色素痣缺乏色素,l一半以上色素痣可见囊肿样上皮包涵体。

结膜痣多发于角膜缘附近及睑裂部的球结膜,l呈不规则圆形,l大小不等,l境界清楚,l稍隆起于结膜面。痣一般为黑色,l色素深浅不一,l有的为棕红色。痣内无血管。如痣体突然变大且表面粗糙、i有血管长入者提示有恶变的可能。

色素性结膜色素痣要和原发性后天性结膜黑变病相鉴别,l后者通常为单侧、i不规则、i扁平而弥散的色素沉着,l有恶变趋势。

一般不需治疗。如影响外观,l可予以切除,l但要注意切除彻底。切除时必须常规送病理检查,l一旦发现有恶变,l应给予广泛的彻底切除,l以免复发。

(二)结膜乳头状瘤(conjunctival1papilloma)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6或11亚型,l可以诱发眼睑皮肤表皮细胞和血管增殖形成寻常疣或者带柄的结膜乳头状瘤。HPV-16或者HPV-18常常引起基底较宽的结膜病变。病理显示乳头状瘤有覆盖以增殖上皮的结缔组织芯,l上皮中度角化,l偶有不规则生长。

常发生于角膜缘、i泪阜及睑缘部位,l瘤体色鲜红,l呈肉样隆起。带蒂结膜乳头状瘤由多个小叶组成,l外观平滑、i有很多螺旋状的血管。宽基底部的乳头状瘤,l表面不规则,l有时会播散及角膜。活检有助于诊断。乳头状瘤手术切除后易复发,l博莱霉素局部注射可降低复发率。

(三)结膜皮样瘤(dermoid1tumor)和皮样脂肪瘤(dermolipoma)

是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l皮样瘤常见于颞下角膜缘,l表现为圆形、i表面光滑的黄色隆起的肿物,l其中常见有毛发。皮样脂肪瘤多见于颞上象限近外眦部的球结膜下,l呈黄色、i质软的光滑肿块。一般不需治疗,l如生长扩大影响美观,l可考虑部分切除,l后部切除要谨慎,l其与眶脂肪相连,l手术可能会引起眼眶紊乱等并发症,l这比原发病更严重。

(四)结膜血管瘤(conjunctival1angioma)

多为先天性,l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结膜血管瘤外观可以为孤立的、i团块状,l或弥漫性扩张的海绵血管瘤。通常和眼睑皮肤、i眼眶毛细血管瘤以及静脉血管瘤有广泛联系,l应注意和结膜毛细血管扩张相鉴别,l如Rendu-Osler-weber病或Louis-Bar综合征。

化脓性肉芽肿和毛细血管瘤常共生于睑板腺囊肿的睑结膜面,l或者新近施行过手术的区域。艾滋病相关的Kaposi肉瘤,l在结膜上表现为蓝色血管结节,l放疗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