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组最终以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为特征表现的青光眼,l主要与引起眼部缺氧(尤其眼后节缺氧为主)的血管性疾病相关,l统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1glaucoma)。在组织病理学上眼内纤维血管膜是由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l纤维母细胞平滑肌分化)和新生血管组成,l膜的纤维部分透明,l平滑肌成分可收缩;新生血管由内皮细胞组成,l薄壁,l易于漏出荧光素和其它物质。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因多达40余种;主要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它疾病,l各约占1/3。
临床特征:i最初可见瞳孔缘有细小的新生血管芽,l随着病程进展,l新生血管从瞳孔周围延伸开蜿蜒走行在虹膜的表面,l晚期这些新生血管可以完全遮盖原来虹膜的表面结构(图12-16)。新生血管延及房角时,l穿过睫状带和巩膜突呈树枝状布于小梁网上。房角新生血管伴有的纤维组织膜可阻塞小梁网引起开角型青光眼,l最终纤维血管膜收缩,l形成周边前粘连,l房角粘闭。虹膜前表面的纤维血管膜收缩,l造成瞳孔领的色素外翻,l瞳孔固定扩大。眼压升高可达60mmHg以上,l伴眼痛,l畏光,l角膜水肿,l中到重度充血,l视力常为数指~手动。
图11-1611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瞳孔领色素外翻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有18%~60%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l多在静脉阻塞后2~3个月时发现,l80%的病例在6个月内发生。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约22%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l成人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虹膜新生血管化几乎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白内障手术、i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更易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它较多见的伴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部疾病有:i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l眼内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l视网膜脱离手术后。
治疗处理:i发生虹膜新生血管时,l可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或冷凝术,l药物治疗可用1%阿托品滴眼液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减少炎症反应。当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时,l加用降眼压药治疗,l手术以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为首选。对于眼压不能控制且已无有用视力的终末期或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l以减缓眼痛等症状为主要治疗目的,l有泡性角膜病变时可选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手术可选用睫状体破坏如冷凝、i热凝、i光凝等手术,l对不能或不愿接受这些手术的可行球后酒精注射解痛,l最终可行眼球摘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