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血管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l微血管的周细胞发生坏死,l随后内皮细胞亦变薄,l内屏障功能受损,l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由管内渗入组织中,l造成各器官病变和功能障碍。糖尿病可致眼部各组织发生病变,l而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病不可逆盲的最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多元醇代谢通路的异常、i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的堆积、i蛋白激酶C(PKC)的活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系统的作用等有关。长时期的高血糖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决定因素,l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病程和血糖控制程度相关,l而年龄、i性别和糖尿病类型则影响并不大。DR是50岁以上患者重要的致盲原因,l在西方则成为首要致盲病。国内一组调查显示:i病程在10年以上者无论年龄大小,l眼底改变发生率均高。国内另一组调查显示:i由于社会经济条件改善,l人的寿命显著延长,l我国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l1997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2.51%,l糖尿病患病率是1980年的3倍,l糖尿病患者总数每年至少增加100万。病程10~14年者26%发生DR,l病程15年以上为63%。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达44%~51.3%。除长期高血糖是产生DR的原因外,l高血压、i高血脂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早期可无自觉症状,l病变累及黄斑后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按病变严重程度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i非增生期(nonproliferative1diabetic1retinopathy1NPDR,lor1background1diabetic1retinopathy,lBDR)和增生期(proliferative1diabetic1retinopathy,lPDR),l有利于了解该病例的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blood1capillary1mural1cell)和管壁内皮细胞受损害,l视网膜内屏障遭到破坏,l毛细血管闭塞,l闭塞区附近产生微血管瘤。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DR)的眼底表现:i视网膜静脉扩张、i微血管瘤、i深层和浅层出血、i硬性渗出、i棉绒斑,l视网膜水肿,l长期的黄斑水肿形成黄斑囊样水肿(CME),l视力明显下降。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当损害进一步加重,l较大面积毛细血管闭塞缺血,l则发生视网膜新生血管,l进而新生血管由视网膜表面长入内界膜与玻璃体后界面间,l形成纤维血管膜。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l大量玻璃体积血、i机化,l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缺血区的视网膜产生的血管生长因子,l经玻璃体进入前房,l致虹膜、i房角新生血管形成,l最终导致继发闭角型青光眼即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失明。(图14-10)

图14-101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左图:i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l图示深层及浅层出血,l多数微血管瘤,l硬性渗出,l棉绒斑;右图:i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l图示后极部环形视网膜前增生膜形成]

为正确反映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采取相应治疗,l曾有不同的分期标准。我国眼科界于1983年制定了自己的分期标准。鉴于各种分期标准或则过于繁杂,l或则未能显示有无黄斑病变和严重程度。2002年16国有关学者拟定了便于推广,l利于普查和交流的新分期标准及黄斑水肿分级(见下表)。

其他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于第21章详述。

【治疗】

应严格控制血糖,l治疗高血压、i高血脂,l定期检查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

1.光凝治疗11用于增生期。做全视网膜光凝(PRP),l以防止新生血管形成,l并使已形成的新生血管退化,l阻止病变继续恶化。对黄斑水肿和黄斑囊样水肿可行氪黄(krypton1yellow)激光格栅光凝(grid1pattern1photocoagulation),l防止进一步恶化。

2.玻璃体切除术(vitrectomy)11玻璃体积血长时间不吸收、i牵拉性视网膜脱离,l特别是新发生的黄斑部脱离,l应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同时行全视网膜光凝,l防止复发出血。

3.药物治疗11可用改善微循环药物,l做为辅助治疗。近年实验研究证明PKCβ抑制剂LY333531能有效的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变化,l有可能成为有效治疗DR的药物。

【预防】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严重损害视力以至于造成不可恢复盲,l所以及时防治十分重要。发现糖尿病后,l在内科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血糖、i血压、i血脂,l定期检查眼底。一旦出现增生性病变或增生前病变(大于5PD的无灌注区),l及早行激光光凝,l防止进一步发生新生血管等一系列并发症,l保存一定的视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由此致盲者与日俱增,l因此,l加强科普宣传,l早期诊断、i早期治疗已成为防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