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变(macular disease):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网膜病变的特点为:i后极部类圆形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透明液体积聚。好发于中青年,l男性多于女性。本病为自限性疾病,l预后良好,l但可复发。
【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因不明。近来研究除血清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外,l与外源性和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等有关。常于有诱发因素如睡眠不足、i压力大、i情绪波动等时发病。有作者发现患者尿中儿茶酚胺排泄量增加。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系色素上皮的连结复合体即视网膜外屏障的病变,l即外屏障被破坏,l而并非色素上皮细胞死亡。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的液体通过RPE病变处渗漏,l造成限局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近来通过吲哚青绿(indocyanine1green1angiography,lICGA)脉络膜造影进一步提示可能原发病理部位在脉络膜毛细血管,lRPE病变可能是继发于脉络膜病变的结果。
【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单眼视力轻度下降、i视物变暗或色调变黄,l变形、i小视,l并有中央相对暗区。眼部无炎症表现,l眼底黄斑部可见圆形或类圆形约1~3PD大小颜色稍灰微隆起的病变,l边缘可见弧形光晕,l中央凹反光消失。有时在裂隙灯间接检眼镜下可见该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很浅的脱离。日久,l其间视网膜下可有多数细小黄白点。恢复期逐渐出现轻度色素不均匀。愈后视力恢复,l但仍可遗留视物变形和小视现象。大多数病例在3~6个月内自愈。
FFA检查11活动病变时荧光素血管造影可见病变区内强荧光点随造影时间的延长而渗漏,l强荧光点逐渐扩大(墨渍弥散型)或炊烟状。(图14-15)
图14-151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网膜病变
[上图:i彩色眼底像11下左图:i荧光造影早期中心凹颌侧高荧光点111下右图:i造影晚期,l荧光渗漏呈墨渍样扩大]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青年患者,l典型的病史和眼底变化,l即可诊断。应注意与孔源性视网膜浅脱离(rhegmatogeneous1retinal1detachment)相鉴别,l重要的环节是充分散大瞳孔,l详细检查周边部视网膜,l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神经上皮脱离达到周边部,l常需采用压迫巩膜法可发现远周边的裂孔。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网膜病变的病变则限局,l多位于后极部,l无视网膜裂孔。
【治疗】
无有效药物,l向初次发病者说明本病为自限性,l强调应消除可能的诱因,l等待其自行恢复。糖皮质激素可加重RPE损害,l增加液体漏出,l演变为后极部色素上皮病变,l或称泡状视网膜脱离(bullous1retinal1detachment),l故应禁用。长时期未愈或多次复发者,l行激光光凝渗漏点,l有助于液体吸收,l缩短神经上皮脱离的时间,l促进视力提高。近来主张正确掌握激光治疗技术,l早期距中心凹500μm以外的旁中心渗漏点行激光光凝治疗,l应作为处理本病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