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及发病机制】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1retinal1detachment,lRRD)是玻璃体和视网膜共同参与的病理过程。由于视网膜萎缩变性或玻璃体牵引形成视网膜神经上皮全层裂孔,l加之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l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形成视网膜脱离。仅有视网膜裂孔而无玻璃体牵引,l并不发生视网膜脱离,l称为干孔。
【临床表现】
高度近视、i无晶状体眼、i视网膜格子样变性(retinal1lattice1degeneration)以及有眼外伤史等易患视网膜脱离。患者发病初期眼前多有漂浮物、i闪光感(photopsia)或幕样遮挡等症状,l随着脱离范围扩大波及到黄斑部,l则视力不同程度的下降,l直至仅存光感。脱离的范围由局限性脱离至视网膜全脱离不等,l脱离的视网膜呈灰白色隆起,l起伏不平。均有视网膜裂孔存在,l格子样变性区两端,l玻璃体后脱离的过程中,l均可牵拉视网膜形成马蹄形裂孔,l形成马蹄形裂孔(horseshoe1retinal1tear);格子样变性区内则好发生圆形萎缩孔(atrophic1hole),l曾受钝伤眼易于出现锯齿缘断离(ora1serrata1dialysis)。应用间接检眼镜做眼底检查,l是最为便捷的检查方法。可压迫巩膜下观察,l有利于充分检查眼底远周边部。仔细检查找出全部裂孔,l并通过手术封闭,l是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的关键。如未及时手术或手术失败,l可发生程度不等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主诉和眼底视网膜灰白色隆起,l并发现视网膜裂孔,l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并不困难。经反复检查未能查到裂孔的病例,l应注意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相鉴别,l可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l发现渗漏病灶有助诊断。
【治疗】
应尽早施行视网膜复位术,l大多可选择巩膜扣带术(scleral1buckling)。直视下行定位、i冷凝或光凝封闭全部裂孔,l促进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粘连,l是目前最简便、i最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视力预后与术前黄斑是否脱离、i脱离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黄斑未脱离或一周以内,l术后有望恢复较好视力,l黄斑脱离超过1个月,l术后视力不易完全恢复。已形成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l需要行玻璃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