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是由骨性眼眶和眼眶内容物组成的。
1.骨性眼眶11眼眶(orbit)由额骨、i蝶骨、i颧骨、i上颌骨、i腭骨、i泪骨和筛骨七块骨骼组成,l是位于颅顶骨和颅面骨之间的骨性空腔,l左右各一,l两侧对称。骨性眼眶的形状呈锥形,l底向前,l尖向后,l前后最大径线40至50mm;骨性眼眶前面开口大致呈四边形,l眶缘稍圆钝;入口横径约40mm,l竖径约35mm;眼眶壁分别由眶上壁、i眶内壁、i眶下壁和眶外壁组成,l这些眶壁分别相邻于前颅窝、i额窦、i筛窦、i上颌窦、i颞窝、i中颅窝等结构,l眶壁尚存在骨孔、i裂,l有血管和神经通过,l因此临床上眶内与相邻结构的病变可相互影响;同时这些骨性孔、i裂是重要的生理解剖标志。眼眶后部为眶尖,l眶尖是指视神经孔与眶上裂之间骨桥的部位。视神经管(optic1canal)位于眶尖稍内侧,l由蝶骨小翼和蝶骨体外侧组成;长4~9mm,l宽4~6mm;有视神经、i眼动脉和交感神经从管内通过,l管的前端为视神经孔(optic1foramen),l视神经孔大于6mm或两侧明显不对称多提示病理性改变。眶上裂(superior1orbital1fissure)是蝶骨大小翼之间的骨裂,l呈三角形,l长约22mm,l位于眶后部眶上壁与眶下壁交界处;眶上裂通过第3、i4、i5(眼支)、i6对颅神经、i眼静脉及交感、i副交感神经。眶颅沟通性病变对于这些结构的影响可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眶下裂(inferior1orbital1fissure)是蝶骨大翼下缘与上颌骨、i腭骨形成的骨裂,l位于眶外壁和眶下壁之间,l第5对颅神经的上颌支、i颧神经以及眼下静脉至翼丛的交通支由此通过。
2.眼眶内容11眶内容物包括眼球、i视神经、i眼外肌、i血管、i神经、i筋膜和脂肪体等结构。视神经的眶内段呈“S”形,l长约25~30mm,l位于肌肉圆锥内,l周围间隙被松软的脂肪填充,l视神经表面的鞘膜与同名脑膜延续;眶内段视神经的这种解剖结构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l肌锥内弯曲的视神经使眼球转动更加灵活,l同时具有较好的抗震动能力。但进入视神经管的视神经其周围的间隙狭小且位置恒定,l出现病理改变将对视神经产生较大影响,l如临床上常常见到的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此外视神经的鞘膜与同名脑膜及其间隙相延续,l颅内压的变化可直接影响视神经,l高颅压时通过检眼镜可观察到视神经乳头水肿。
眼眶的静脉回流途径有三条:i①向后经眼上静脉及眼下静脉至海绵窦;②向前经眼静脉与内眦静脉吻合入颜面血管系统;③向下经眶下裂至翼状静脉丛。由于眼眶的静脉缺少静脉瓣,l所以颜面部或副鼻窦的感染性病变,l可通过吻合支累及眼眶,l产生眶蜂窝织炎;严重者波及海绵窦,l危及生命。
眶腔的容积与眶内容的多少决定眼球的相对位置。当眶腔缩小或眶内容增加时,l出现眼球突出,l如眶内肿瘤、i眼外肌肥大、i眶内出血、i炎症、i水肿、i骨性肿瘤所致的眶腔缩小等。当眶腔扩定或眶内容减少时,l出现眼球内陷,l如外伤所致的眼眶爆裂性骨折。眼球突出或眼球内陷均为眼睡疾病的常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