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与药物反应:皮质类固醇

1.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11全身或局部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可致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局部用药较多见,l如长期滴用该类药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或结膜下注射药物均可引起。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似,l早期症状轻微,l严重者表现为典型的青光眼视乳头凹陷、i视野缺损及视神经萎缩等改变。一般停药后眼压可下降,l晚期患者如药物不能控制眼压则需手术治疗。皮质类固醇诱导的高眼压反应与所应用的激素种类、i用药浓度、i方法、i剂量、i频率、i时间长短等有关。易感人群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其一级亲属,l糖尿病、i高度近视者等。地塞米松、i倍他米松、i泼尼松龙局部应用较易引起眼压升高,l而可的松则较少发生。发病机制多认为是皮质类固醇影响了粘多糖代谢,l使粘多糖积聚于小梁,l以致房水排出阻力增加,l眼压升高,l导致青光眼。

2.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11局部或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均可引起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多见于后囊下皮质,l初期晶状体后囊下出现小空泡、i聚集呈颗粒状,l闪闪发光,l严重者可完全混浊。全身服用泼尼松1年以上,l剂量每日60mg,l75%以上的患者发生后囊下皮质混浊。多见于肾移植长期存活者。

3.长期大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可引起黄斑区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损,l可使原有中浆病变加重,l甚至发生泡状视网膜脱离,l因此治疗中浆病变时应禁用。

4.长期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可使角膜继发细菌性感染,l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以及真菌性角膜炎,l反复发作者甚至可引起角膜穿孔。亦可使眼结核病灶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