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osteomyelitis1of1superior1maxilla1in1infants)多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婴儿,l尤以新生儿多见。起病急,l病情重,l发展快且合并症多。在抗生素问世以前,l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的死亡率在25%以上,l现在因对其认识的提高及新型强力抗生素的不断问世,l预后已大为改观。

【病因】1尚未完全明确,l有以下可能:i

1.血行性感染11婴幼儿的上颌骨中髓质多而疏松,l血管丰富,l感染易于扩散。常见的感染灶可来自母体的产道、i乳头或助产人员,l病原菌经新生儿颌面破损处侵入上颌骨引起感染。也由于婴幼儿的脐带感染或其他部位的感染的血行传播。

2.局部感染直接扩散11奶瓶等不慎损伤婴儿口腔粘膜或牙胚而致局部感染并扩散到婴儿上颌骨;鼻腔的急性炎症经鼻腔或鼻窦腔粘膜发展至骨膜再扩散到上颌骨。

3.致病菌11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理】1表现为急性炎症反应和局部血栓性静脉炎,l随着骨组织缺血和细菌栓子进入骨髓,l最终导致骨组织化脓和坏死。

【临床表现】1起病急,l发展快。

1.全身症状11突发高热(39℃~40℃),l伴寒战、i烦躁不安(哭闹不止),l进而可出现抽搐或嗜睡、i昏迷等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消化不良或腹泻。

2.局部症状1124h内,l患侧内眦内下方和鼻旁皮肤软组织红肿,l波及眼睑和面颊,l结膜水肿,l眼裂缩小,l可有眼球突出、i移位、i眼肌麻痹等,l但眼底常正常。继之在一侧硬腭或牙槽处发生红肿。若不及时诊治,l则进而形成脓肿,l脓肿破裂形成瘘管。患儿鼻塞,l患侧流脓性鼻涕或血涕,l婴儿不会张口呼吸,l而易出现呼吸困难。多数病例在引流排脓后,l症状缓解,l体温逐渐降至正常,l瘘管可自行愈合。如继续发展,l上颌骨将有死骨形成,l牙胚也可随之坏死脱落,l终于形成持续性瘘管或口、i腭变形,l并且极易反复急性发作。

【诊断】1主要依据患儿年龄、i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X线拍片在早期变化不明显,l本病后期X线拍片及CT扫描均可显示上颌骨骨质疏松、i破坏或死骨形成。从瘘管探查,l若触得死骨,l则可确诊。

【鉴别诊断】1本病须与继发于鼻窦炎的眶内蜂窝织炎鉴别。后者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小儿,l病变局限于面颊上部眼眶内,l无牙槽及硬腭部肿胀。此外,l亦应与急性泪囊炎、i单纯面部蜂窝织炎及面部丹毒等相鉴别。

【并发症】1以脓毒败血症最多见,l其次可能并发支气管炎、i眶内感染、i鼻内感染。少数可能并发脑膜炎、i脑脓肿、i海绵窦脓性血栓、i肺脓肿和中毒性肝炎等。愈后可能后遗颜面畸形及缺牙。

【治疗】1对早期病变应积极控制,l防止感染向周围及远端扩散,l预防败血症和中毒性休克的发生。

1.全身治疗

(1)适当、i足量抗生素治疗:i本病绝大多数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l在未获得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前,l应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l静脉滴注效果较好,l临床症状消退后,l仍应酌情继续用药7~10d,l以免复发。在治疗过程中应反复作药物敏感测定,l以供选药参考。

(2)对病情严重者给予输液,l注意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l必要时可多次小量输血或血浆或注射丙种球蛋白。

2.局部治疗

(1)早期可用热敷或理疗。如脓肿形成,l应即时切开引流,l尽可能在口腔内进行,l位于牙龈、i硬腭者于肿胀最突出处切开引流,l对颜面部脓肿者为避免瘢痕影响美容,l以小切口切开引流为佳。因引流不畅,l骨质坏死,l更易致面部畸形或并发败血症。对脓腔禁止搔刮,l以免损伤骨质及牙蕾。创口逐日扩张至无脓为止。对并发眶内脓肿者,l可在内眦部紧贴眶内下壁骨质穿刺排脓。

(2)已形成瘘管的慢性病例,l常有死骨形成,l应在炎症控制后,l再从口腔内进行手术,l取出死骨,l否则创口将长期不愈,l并反复急性发作。

(3)及时吸出鼻分泌物,l改善鼻腔通气引流,l以利呼吸、i吮乳。

(4)遗留牙列不齐或颌面部畸形者,l待日后整形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