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源性框内并发症

鼻窦感染引发眶内并发症的机制是:i①鼻窦与眶相邻,l仅一骨板之隔,l骨板菲薄,l且鼻眶之间有血管神经的自然通道;②鼻窦经窦口引流障碍;③鼻窦手术损伤或创伤累及相关眶壁未及时处理;④机体免疫力降低。

眶内并发症的临床类型:i①眶内炎性水肿;②眶壁骨膜下脓肿;③眶内蜂窝织炎;④眶内脓肿;⑤球后视神经炎。此外,l眶内并发症可经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进而发展为颅内并发症(脑膜炎)。

【临床表现】

1.眶内炎性水肿(orbital1inflammatory1edema)11又称眶骨壁骨炎和骨膜炎。是发生最早、i病情最轻的并发症。首起症状是眼睑水肿和轻压痛。筛窦炎引起者水肿始于内眦,l上颌窦炎引起者始于下睑,l额窦炎引起者则始于上睑。无眼球运动受限、i眼球突出、i移位及视力减退等症状(图1-14-1)。

图1-14-111鼻源性框内炎性水肿

2.眶壁骨膜下脓肿(subperiosteal1orbital1abscess)11发生在与鼻窦相邻之骨壁。鼻窦炎感染骨壁,l先引起骨壁血栓性静脉炎,l继而引起骨膜炎和死骨,l进而形成骨膜下脓肿。前组鼻窦炎引起者可表现为眼睑充血、i肿胀和压痛。筛窦炎引起者上述症状以内眦为重,l上颌窦炎引起者以下睑为重,l额窦炎引起者则以上睑为重。后组鼻窦炎引起者则以表现深部眶组织炎症的症状为主,l如视力减退、i眼球突出和眼球运动障碍等,l眼睑症状多不明显。因蝶窦炎引起者可波及视神经孔和眶上裂,l此时可出现眶周皮肤感觉障碍、i上睑下垂、i眼球固定(眼肌麻痹所致)、i复视甚至失明等症状,l称之眶尖综合征(orbital1apex1syndrome)。

本并发症一般全身症状较重。若及时治疗,l可使之局限在骨膜下而治愈,l或穿透眶隔膜自眼睑溃破、i脓液引流而治愈。若病人抵抗力低下或未及时治疗,l脓肿可穿破骨膜扩展至眶内引起眶内蜂窝织炎,l后果严重。

3.眶内蜂窝织炎(orbital1cellulitis)和眶内脓肿(orbital1abscess)11局部表现为眼球明显突出、i眼球运动受限、i视力锐减、i球结膜水肿和眶深部剧痛。全身症状较重,l可出现高热和白细胞增多。炎症若侵入眼球,l则发生全眼球炎,l视力丧失。炎症若沿眶内静脉向后发展则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和脑膜炎,l是最严重的眶内并发症。

4.球后视神经炎(retrobulbar1neuritis)11蝶窦或后组筛窦的炎性病变(如鼻窦炎、i粘液囊肿或脓囊肿)可引起球后段或管段视神经炎。蝶窦和后组筛窦外侧壁参与构成眶尖内侧壁和视神经管的内侧壁,l此壁菲薄、i甚至缺如,l是蝶窦或后组筛窦炎性病变累及视神经、i使之水肿的解剖学基础。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i甚至失明。鼻窦炎除个别外,l一般不引起眶尖综合征。若是粘液囊肿或脓囊肿,l则可能引起眶尖综合征。

【诊断】1在急、i慢性鼻窦炎的基础上,l依据上述症状和体征(包括鼻窦X线检查或CT扫描)以及眼眶部症状和体征,l不难作出诊断。应注意小儿急性筛窦炎所致的眶内并发症须与急性泪囊炎鉴别。球后视神经炎临床表现为单纯视力下降或失明,l常先求诊与眼科,l鼻窦炎常被忽视。因此,l无明确原因、i反复发作、i或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球后视神经炎,l应考虑是鼻源性球后视神经炎,l及时的鼻窦CT扫描有助于诊断。应注意上述眶内并发症可相互转化,l应以眼球突出和视力下降的程度作为估计病情轻重的依据。

【治疗】

1.眶骨壁骨炎和骨膜炎的治疗主要是侧重积极治疗急性鼻窦炎。足量抗生素结合促进鼻窦通气引流,l一般即能奏效。必要时可辅以上颌窦穿刺冲洗术。急性鼻窦炎的迅速缓解可使本并发症随之消退。

2.眶壁骨膜下脓肿一经形成则应先切开引流,l同时加强全身抗炎和促进鼻窦通气引流,l待感染控制后再行鼻窦手术。

3.眶内蜂窝织炎和眶内脓肿则应在施行鼻窦手术的同时,l广泛切开眶骨膜以利引流。同时要加强全身抗感染治疗。

4.鼻源性球后视神经炎首先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l治疗3~5d后,l若症状无改善,l须及早施行筛窦和蝶窦开放术,l术后不填塞鼻腔以利引流。重症者须同时行视神经减压术。围手术期全身抗生素、i糖皮质激素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尤其重要,l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感染、i减轻视神经水肿,l促进视神经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