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杓状软骨脱位11杓状软骨脱位是指杓状软骨环面在关节囊内失去正常解剖位置。若与环状软骨仍有部分接触称为杓状软骨半脱位(arytenoids1subluxation),l与环状软骨完全分离称为全脱位(complete1dislocation)。外伤是造成杓状软骨脱位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老化,l环状、i杓状软骨进行性骨化,l关节周围肌肉进行性萎缩和纤维化。杓状软骨脱位与外力大小无必然联系,l有时甚至轻微外力,l如手背拍击喉部即可造成。杓状软骨与环状软骨间的影像表现是CT扫描和MRI确诊杓状软骨半脱位的主要参数。频闪电子动态喉镜清晰地显示声带运动的变化,l保证了诊断和复位的准确性。根据杓状软骨脱位方向可分为杓状软骨后外侧脱位和前外侧脱位。
1.杓状软骨后外侧脱位
【病因】1多由麻醉插管引起,l左侧多于右侧。发生脱位后,l杓状软骨的关节面将移于环状软骨关节面后外侧的斜肩上。
【临床表现】1常在拔管或外伤后数小时,l即诉喉痛、i吞咽痛及声嘶,l逐渐加重,l长期不愈。
【检查】1喉镜检查可见两侧环杓关节活动不对称,l呈错位运动,l一侧声带内收障碍,l呈外展或旁正中位,l运动受限。杓状软骨处明显红肿,l软骨向后外移位,l两侧杓状软骨明显不对称。Talmi(1996)报道,l杓状软骨前、i中下位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可发现关节脱位。
【诊断与治疗】1根据外伤史、i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l尤其是杓状软骨处红肿,l诊断不难。一经确诊,l应积极复位,l可在表面麻醉或全麻下进行,l对手术紧张,l年龄偏老者以全麻为好,l用合适的喉钳在直(间)接喉镜或纤维声带镜或支撑喉镜下行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最好在电视纤维声带镜下复位,l能清晰地观察声带运动情况,l保证复位的准确性。术后喉痛显著减轻,l声带运动恢复正常。如一次复位失败,l可以重复进行,l时间间隔3d左右。
2.杓状软骨前外侧脱位
【病因】1①颈前麻醉插管挤压伤,l使环状软骨向后抵靠于颈椎上,l致杓状软骨脱位,l常伴有其他喉部损伤:i②食管镜和支气管镜检查时,l作用于声带的力量太大,l多使杓状软骨向前脱位,l并向外侧移位。
【临床表现】1声嘶和喉痛为主要症状,l并在吞咽时加重,l可伴吞咽困难和误吸。水肿较重时可发生喘鸣及呼吸困难。
【检查】1喉镜检查于病变之初可见杓状软骨部软组织充血肿胀,l且与杓会厌襞一起突出于声门之上,l掩盖声门后部。水肿消除后,l可见杓状软骨向前外突起,l声带外展受限,l如弓形而松弛,l发声时声门闭合不全。
【诊断】1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l多能明确诊断。喉肌电图及诱发肌电图有助于环杓关节功能障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1应立即复位,l受伤后2周内复位效果较好。可在间接喉镜下用喉钳在声带突外侧面加压,l使其抬起,l并向中后方推移。亦可深插入前联合喉镜,l向前方抬起,l借声带的张力使杓状软骨复位。不能复位者常使声门闭合不全而遗留声嘶和吞咽困难。可采用反向的King氏手术,l或于患侧声带内注射特氟隆(teflon)、i自体脂肪组织、i血液胶原以及透明质酸钠中的聚糖酐(Dextranomeres1in1hyaluronan1DiHA,l1998),l当声带内收发音时,l能与对侧靠紧,l以改善发音。复位后辅以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
(二)环甲关节脱位
【病因】1环甲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松弛,l受外力作用或因张口等动作发生甲状软骨向前脱出于环状软骨的关节面。单侧环甲关节功能障碍可引起左右环甲关节运动失衡,l健侧的喉肌力量除使环状软骨向甲状软骨靠拢外,l同时在水平方向上牵拉环状软骨前端向健侧偏转,l致使背板之上的声门后端向患侧偏斜。双侧环甲关节功能障碍则因双侧声带松弛而呈现梭形声门裂隙。双侧环甲肌肌力不均衡时环状软骨可沿环甲关节面作大幅度滑动而发生左右偏转,l其背板上的杓状软骨也随之向肌力较弱的一侧偏移,l使声门轴偏斜。
【临床表现】1症状有轻度声嘶,l声音低沉、i沙哑,l音量变弱,l发高音困难,l发声易疲劳等。自觉患部有脱出及滑入感,l喉部不适、i吞咽梗阻感等。病人可用手指推动或吞咽使其复位,l但脱位可反复发生。
颈部检查在一侧或两侧环甲关节处有压痛。单侧受累者声门后端偏向患侧,l严重时喉结偏向健侧。喉镜检查王鹏万等将声门偏斜分为3度:iⅠ度:i发声时才出现声门偏斜;Ⅱ度:i平静呼吸时即出现声门偏斜:iⅢ度:i在Ⅱ度基础上出现喉结偏斜。双侧受累者双侧声带均松弛,l发声时声门闭合不全而呈梭形缝隙,l颈侧位片及喉断层片可协助声门偏斜诊断,l喉咽双重造影可显示Ⅰ~Ⅲ度声门偏斜影像。
【治疗】1通常可手法复位:i一手将甲状软骨向后推移,l另一手持环状软骨向前牵引使其复位,l极少需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