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1preauricular1fislula)为第一、i二鳃弓的耳廓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的遗迹,l是一种临床上很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国内抽样调查,l其发生率达1.2%,l单侧与双侧发病比例为4:i1,l女性略多于男性。瘘管的开口很小,l多位于耳轮脚前,l少数可在耳廓之三角窝或耳甲腔部,l平时多无症状,l不以为疾,l及至感染,l才引起注意并接受诊治。
【病理】1瘘管为一狭窄盲管,l可穿过耳轮脚或耳廓部软骨,l深至耳道软骨与骨部交界处或乳突骨面,l部分有分枝。管壁为复层鳞状上皮,l皮下结缔组织中有毛囊、i汗腺及皮脂腺,l管腔内常有脱落上皮等混合而成之鳞屑,l有臭味。管腔可膨大成囊状,l感染时有脓液潴留,l形成脓肿,l管周有炎性浸润。
【临床表现】1一般无症状,l偶尔局部发痒,l检查时仅见外口为皮肤上一个小凹,l挤压可有少量白色皮脂样物,l有微臭(图5-5-1)。感染时,l局部红肿、i疼痛、i溢脓液,l重者,l周围组织肿胀,l皮肤可以溃破成多个漏孔。排脓后,l炎症消退,l可暂时愈合,l但常反复发作,l形成疤痕,l多见于耳屏前上方发际附近。瘘管深长者,l可影响耳道软骨部及耳廓,l一般不波及耳后沟及耳道骨部。
图5-5-111耳前瘘管外口位置
【诊断】1根据病史与局部检查,l容易作出诊断,l按其瘘口位置与瘘管走向,l要与第一鳃裂瘘相鉴别。急性感染及溃疡不愈时要与一般疖肿或一般淋巴结炎和淋巴结核溃疡相鉴别。
【治疗】1无症状者可不作处理。局部瘙痒、i有分泌物溢出者,l宜行手术切除。有感染者行局部抗炎症治疗,l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l应在炎症消退后行瘘管切除术。
手术可在1%奴夫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l小儿可在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下进行。术中可用探针引导,l或在术前用钝头针向瘘管内注入美蓝或甲紫液作为标志,l采用此法时,l注药不宜过多,l注射后,l稍加揉压,l将多余染料擦净,l以免污染术腔。手术时可在瘘口处作梭形切口,l顺耳轮脚方向延长,l沿瘘管走行方向分离,l直至显露各分支之末端。若有炎症肉芽组织可一并切除,l术腔应以碘酒涂布,l皮肤缺损过大,l可在刮除肉芽之后植皮或每天换药处理,l创面二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