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外耳道炎(necrotizing1external1otitis)又称恶性外耳道炎(malignent1external1otitis),l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外耳道、i颅底及周围软组织的感染。以耳痛、i流脓、i外耳道蜂窝织炎和肉芽肿为特征,l可累及面神经等多组颅神经。
1959年Meltzer和klemen首先报道这种疾病,l认为是绿脓杆菌引起的颞骨骨髓炎,l其后陆续有文献报道,l并命名为恶性外耳道炎和坏死性外耳道炎,l多发生于老年糖尿病病人。
【病因】1恶性外耳道炎50%以上发生在老、i中年糖尿病病人,l近年陆续有文献报道发生在艾滋病、i肾移植、i骨髓移植和急性白血病病人。
致病菌多是绿脓杆菌,l约占90%,l其它有葡萄球菌、i链球菌和真菌感染等。
【病理】1感染始于外耳道皮肤,l破坏外耳道骨部和软骨部,l向颅底扩散,l引起颅底骨质的骨髓炎,l破坏岩骨,l进而向邻近的腮腺、i血管和神经等软组织侵犯,l有文献报道侵犯眶尖,l可引起视神经炎。还可引起脑膜炎、i脑脓肿、i乙状窦栓塞等颅内并发症。
【症状】1起病急,l耳痛,l多是持续的,l逐渐加剧;耳流脓,l如外耳道有肉芽,l分泌物可呈脓血性;如引起颅神经损害则有相应的颅神经症状,l如面瘫,l颈静脉孔综合征等。
【检查】
1.外耳道有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
2.外耳道肿胀、i蜂窝织炎、i有水肿的肉芽和坏死物(图5-7-6),l非绿脓杆菌感染的坏死性外耳道炎可无肉芽。
3.可有耳周软组织肿胀。
4.CT检查可见外耳道骨部和颅底有骨质破坏。
5.病变侵犯颅神经可见相应的颅神经受损的改变。
图5-7-611坏死性外耳道炎
【诊断和鉴别诊断】1具有上述症状,l有糖尿病或上述疾病,l对常规治疗无反应要考虑坏死性外耳道炎。应和严重的外耳道炎或良性坏死性外耳道炎相鉴别。除上述典型症状和体征外,lCT检查可见骨皮质受侵,lMRI能很好显示颞骨下软组织异常,lT1、iT2均为低密度影,l还可以看到脑膜的增强和骨髓腔的改变。闪烁显像技术也有助于鉴别坏死性外耳道炎和严重的外耳道炎,l后者未侵入邻近的骨质。良性坏死性外耳道炎以骨板无血管坏死,l且可再钙化为特征。
【治疗】1坏死性外耳道炎是一种可致死性疾病,l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1.全身治疗,l有糖尿病者应控制血糖,l有免疫缺陷者应增强抵抗力和作相应的治疗。
2.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3.抗生素的选择,l文献报道有多种方案:i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半合成青霉素联合静脉给药;头孢他啶静脉给药;环丙沙星口服。用药时间需数周。
4.手术治疗,l有人作根治性手术,l有人仅清除病灶。也有人认为手术会引起炎症的扩散。
5.有文献报道作辅助的高压氧治疗,l可解决组织缺氧,l增强对病原菌的杀伤力,l刺激新生微血管形成,l增强抗生素的作用。
【预后】1由于致病菌毒力强,l患者有全身疾病,l抵抗力差,l治疗难度大,l可是致死性的。各家报道疗效不一,l但一旦合并有颅神经损伤,l预后多不佳,l文献报道,l伴面瘫,l死亡率50%,l多发颅神经损害,l死亡率高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