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突炎

急性乳突炎(acute1mastoiditis)是乳突气房粘-骨膜、i特别是乳突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就解剖关系而言,l乳突是中耳的一部分,l乳突炎应纳入中耳炎的范畴。但在临床上,l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乳突炎两者的主要病变部位,l病理变化,l以及临床表现,l预后和治疗方法等都不尽相同;而且,l鼓室还有狭义的中耳之称,l故在中耳疾病的分类中,l将两者列为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两个疾病实体。

急性乳突炎主要发生于气化型乳突。儿童比较多见,l2~3岁以下的婴幼儿因乳突尚未发育,l仅发生鼓窦炎。

【病因】1急性乳突炎主要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主要原因:i

1.病人抵抗力差,l如急性传染病(麻疹,l猩红热等)或全身慢性病(糖尿病、i慢性肾炎等)患者。

2.致病菌毒力强,l耐药,l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l如肺炎球菌Ⅲ型(type11pneumococcus),l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aemolytic1streptococcus)等。

3.中耳脓液引流不畅,l如鼓膜穿孔太小或穿孔被脓液、i异物等堵塞等。

【病理】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l若以鼓室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得不到控制而进一步向鼓窦和乳突发展、i蔓延,l乳突气房的粘-骨膜充血,l肿胀,l坏死,l脱落,l骨质发生脱钙,l房隔破溃,l气房内积脓。此时,l如鼓窦入口被肿胀的粘膜或肉芽等所堵塞,l气房内的脓液不能循鼓窦-鼓室经鼓膜穿孔或/和咽鼓管向外通畅引流,l房隔遭到广泛破坏,l乳突融合为一个或数个大的空腔,l腔内有大量脓液蓄积,l称“急性融合性乳突炎”(acute1coalescent1mastoiditis)。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i乳突内充满血性渗出物者,l称“出血性乳突炎”(haemorrhagic1mastoiditis)。在松质型或混合型乳突,l因乳突骨质内含骨髓,l此时可表现为乳突骨髓炎。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l某些急性乳突炎的全身和局部症状非常轻微,l在未发生并发症以前常不易被发现,l称“隐性乳突炎”(masked1mastoiditis)。

急性乳突炎如继续发展,l乳突骨壁穿破,l可引起颅内、i外并发症。

【临床表现】

1.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恢复期中,l大约在疾病的第3~4周,l各种症状不继续减轻,l反而加重时,l应考虑有本病之可能,l如:i鼓膜穿孔后耳痛不减轻,l或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听力不提高反而下降;耳流脓不渐减少却渐增加(脓液引流受阻时可突然减少);同时全身症状加重,l体温再度升高,l重者可达40℃以上。儿童可有速脉,l嗜睡,l甚至惊厥。通常有恶心、i呕吐、i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由于小儿的岩鳞缝尚未闭合,l且中耳粘膜与硬脑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及淋巴管联系,l故中耳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影响邻近的硬脑膜而出现脑膜刺激征,l但此时的脑脊液无典型的化脓性改变,l称之为假性脑膜炎。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包括化脓性脑膜炎在内的颅内并发症(intracranial1complications)。

2.乳突皮肤肿胀,l潮红,l耳廓后沟可消失。鼓窦区及乳突尖区有明显压痛。

3.骨性外耳道后上壁红肿,l塌陷。鼓膜充血,l松弛部可膨出;鼓膜穿孔一般较小,l穿孔处有脓液搏动。

4.颞骨CT扫描可见乳突含气量减少,l房隔破坏,l并可见液气面。

5.白细胞增多,l多形核白细胞增加。

【鉴别诊断】1应注意和外耳道疖鉴别(见下表):i

【治疗】1早期,l全身及局部治疗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l尤应参照细菌学检查结果及早应用大剂量适宜的抗生素,l静脉给药;并注意改善局部引流,l如鼓膜切开,l清除穿孔处之堵塞物,l忌用粉剂吹入耳内等。感染未能得到控制,l或出现可疑并发症时,l应立即作单纯乳突开放术(simple1mastoidect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