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硬化

鼓室硬化(tympanosclerosis)是中耳粘膜固有层发生的钙化病变,l系中耳粘膜慢性感染或炎症的结果。Von1Tr?ltsch(1873)将其描述为中耳粘膜最深层纤维组织的硬化。Z?llner等人(1955~1962)使得鼓室硬化成为共识。Asiri近期77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室硬化发生率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11.6%(90/775)患有鼓室硬化。

【组织病理学】1组织学上,l鼓室硬化斑块为中耳粘膜固有层和鼓膜紧张部的伴玻璃样变的胶原和纤维组织的增加。中耳粘膜玻璃样斑块位于骨壁和上皮层间,l外观成白色、i多层,l可以达数个毫米。随后这些鼓室硬化斑块发生继发性骨化。透射电镜显示硬化斑块为伴有钙小体点缀的致密胶原纤维网络,l钙小体为磷酸钙,l直径1~5μm。

【鼓室硬化的分类】1Gibb按鼓膜是否完整将鼓室硬化分为开放型和闭合型两类。白秦生依据术中所见的硬化病变涉及部位将鼓室硬化分为锤砧固定型、i单纯镫骨固定型和混合型三类。Tos则将鼓室硬化分为组织学鼓室硬化、i临床鼓室硬化及外科鼓室硬化三型。

【症状】1患者主诉多为进行性听力减退,l部分患者伴有耳鸣,l绝大多数患者均有慢性中耳炎病史。开放型耳镜检查可见鼓膜中央性穿孔,l通常为干性穿孔(85.6%,lAsiri),l残余鼓膜多有片状或岛状钙化斑沉着(图5-12-2)。闭合型鼓膜无穿孔,l鼓膜常呈萎缩性瘢痕愈合,l增厚混浊,l鼓膜上亦可见片状或岛状钙化斑沉着(图5-12-3)。听力图多为传导性聋。鼓膜硬化症者气骨导差通常在20~40dB,l当硬化症累及鼓膜及中耳腔传音结构时气骨导差通常在40dB以上。部分患者可有骨导听力下降,l有报道认为骨导听力下降与圆窗龛堵塞有关。乳突X线摄片、i颞骨薄层CT检查通常显示硬化型或板障型乳突,l上鼓室通常可见软组织影。咽鼓管功能多正常。

图5-12-211鼓室硬化开放型

图5-12-3 鼓室硬化闭合型

【诊断与鉴别诊断】1临床凡遇下列情况时应考虑鼓室硬化的诊断:i

1.有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的患者发生缓慢进行性传导性聋;

2.鼓膜中央性干穿孔,l残余鼓膜混浊,l贴补试验听力不能提高;

3.鼓膜穿孔后瘢痕愈合,l气导听力损失超过30dB;

4.鼓膜上有钙化斑;

5.耳镜所见与纯音听力图不相符合。

本病多数是在手术中发现硬化灶而得到诊断,l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闭合型鼓室硬化应与耳硬化症、i粘连性中耳炎相鉴别。

【治疗】1鼓室硬化通常采用外科手术以清除硬化病灶,l修复或重建中耳传音结构并提高听力。术中仔细清除硬化病灶,l按照病变的具体情况行鼓室成形术。值得注意的是鼓室硬化病灶往往无法彻底清除,l大多数医生同意仅去除大块的、i引起鼓膜或锤骨柄固定的硬化灶。目前为止,l尚无可信的研究结果显示硬化灶全部去除是否优于保守切除。术中凡不影响传音功能的硬化灶可予保留,l否则将很可能使鼓膜穿孔扩大,l甚至成为完全性穿孔,l并造成广泛的创面,l导致术后瘢痕与粘连,l影响术后听力,l术后听骨链重新固定多由于鼓室粘连纤维化,l而较少由鼓室硬化所致。清除听骨链,l尤其是镫骨周围的硬化灶要小心细致以免造成内耳机械性损伤。

【预防】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时行鼓膜或鼓室成形术或可减少因长期慢性感染而形成硬化病灶。分泌性中耳炎及时治疗,l早期激光鼓膜造孔或置管或可减少硬化病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