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结核

颈部淋巴结结核(tuberculosis1of1cervical1lymph1nodes)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近年来由于非典型分歧杆菌的出现,l其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

【感染来源】1空气中的结核杆菌从口腔、i鼻咽部侵入,l在口、i咽、i鼻腔粘膜下淋巴结内形成病灶,l通过淋巴管到达淋巴结,l大多引起颌下及颈上淋巴结结核。肺部原发性结核灶可经淋巴或血行播散至两侧颈淋巴结;肺门淋巴结结核可经纵隔淋巴结上行感染,l主要累及锁骨上或颈下淋巴结。

【临床表现】1轻者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有体质虚弱、i营养不良或贫血、i低热、i盗汗、i疲倦等症状,l并可同时有肺、i肾、i肠、i骨等器官的结核病病史。

局部临床表现,l最初可在下颌下、i或颈侧发现单个或多个成串的淋巴结,l缓慢肿大、i较硬,l无疼痛,l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病变继续发展,l淋巴结中心因有干酪样坏死,l组织溶解液化变软。炎症波及周围组织时,l淋巴结可彼此粘连成团,l或与皮肤粘连,l但皮肤表面无红、i热及明显压痛,l扪之有波动感,l此种液化现象称为冷脓肿或寒性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瘘管。

【诊断与鉴别诊断】1根据临床表现,l过去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l胸片示肺部或纵隔淋巴结有结核病灶者,l应高度怀疑本病。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一般可确诊。诊断困难者,l可摘除淋巴结作病理检查,l或有条件时,l取穿刺液或组织作PCR,l找结核杆菌DNA即可确定诊断。应注意和慢性淋巴结炎,l恶性淋巴瘤,l转移癌、i神经鞘瘤、i鳃裂囊肿等鉴别。

【治疗】1结核性淋巴结炎的治疗原则以全身规则、i联合、i全程督导抗结核治疗为主,l局部治疗为辅。常用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INH)、i利福平(RFP)、i吡嗪酰胺(PZA)、i乙胺丁醇(EA)、i链霉素(SM)等。常用的短期标准化疗方案为2HRZ/4HR,l异烟肼常用量每日每次300mg,l利福平常用量每日每次450~600mg,l吡嗪酰胺每日每次1.5~2g。局部可用异烟肼50~100mg加入0.25%普鲁卡因5~10ml中作病灶周围环形封闭,l隔日1次或每周2次。

对于局限的、i可移动的结核性淋巴结,l或虽属多个淋巴结但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者,l可予手术摘除。诊断尚不肯定,l为了排除肿瘤,l也可摘除淋巴结,l送病理检查。

对已化脓的淋巴结结核或小型潜在的冷脓肿,l皮肤未破溃者可以施行穿刺抽脓,l同时注入异烟肼50~100mg,l隔日1次或每周2次。每次穿刺时应从脓肿周围的正常皮肤进针,l以免造成脓肿破溃或感染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