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麻风

麻风(leprosy,llepra)是一种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1流行于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l在西藏、i朝鲜等寒冷地区也可出现。青年多见,l男性比女性常见。

【病因】1病原菌是麻风分枝杆菌,l病原菌的检出率与麻风类型有关。瘤型麻风患者的粘膜、i皮肤、i淋巴结可见较多麻风杆菌。而结核样型麻风则不易查出病原菌。主要损伤皮肤、i粘膜和周围神经。以鼻麻风最为常见,l鼻部也是麻风最早侵犯的部位。主要通过接触性传染。感染后潜伏期很长,l而且病变发展缓慢。

【病理】1由于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存在着个体差异,l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i

1.抵抗力强,l则表现为结核样型。麻风杆菌检查常为阴性,l临床表现轻,l病变较局限,l预后好,l可自愈。

2.抵抗力弱,l则表现为瘤型。易在病损处找到麻风杆菌。临床表现重,l病变范围广,l进展速度快,l有开放性传染性。

3.抵抗力介于强弱之间则表现为未定类、i界限类或非特征型,l最后常转变成结核样型或瘤型。

【临床表现】1麻风在耳鼻咽喉的表现为:i

1.鼻部症状最为常见,l几乎都是瘤型麻风。主要表现为鼻干、i脓涕、i结痂、i鼻出血、i鼻塞等。也可出现粘膜肿胀,l结节形成,l破溃后出现溃疡或粘连。严重时导致鼻中隔穿孔、i鼻尖下塌。

2.咽麻风多由鼻麻风扩散形成。急性期可出现水肿,l慢性期则表现为粘膜干燥、i结痂、i结节形成、i溃疡、i放射状白色瘢痕形成。有时可出现软腭坏死穿孔,l悬雍垂或咽腭弓与咽后壁粘连。由于侵犯神经,l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咽反射消失、i腭肌麻痹出现开放性鼻音以及食物反流现象。

3.咽麻风进一步可以发展为喉麻风,l出现结节浸润及溃疡,l最后瘢痕形成。好发于会厌根部及前联合。可以出现声嘶、i喉鸣以及呼吸困难。

4.耳麻风多见于耳垂,l出现结节样改变。耳大神经增粗,l呈条索状改变并有压痛是诊断麻风的一个重要体征。

5.面肌逐渐变性、i萎缩、i瘫痪。

麻风病一般潜伏期较长,l发展缓慢。但是可以由于气候变化、i感染、i情绪精神变化等情况下突然发生急性或亚急性症状,l称为麻风反应。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细胞免疫型变态反应,l表现为皮肤病变处出现红肿,l局部发热,l病变的神经干突然增粗,l疼痛明显。但无全身症状。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l有全身症状,l如发热、i头痛、i全身淋巴结肿大,l关节肿痛,l皮肤出现红斑,l神经干肿胀疼痛、i急性虹膜结膜炎、i急性睾丸炎等。

【诊断】1根据接触史及全身和局部的粘膜、i皮肤、i神经的特征性表现可以进行初步诊断。特殊检查包括:i

1.细菌学检查11分泌物或组织涂片,l抗酸染色寻找麻风杆菌。

2.病理学检查11组织切片中,l瘤型麻风常可见大量麻风杆菌,l结核型常阴性。

3.麻风菌素试验11瘤型麻风常为阴性,l结核型常为阳性。

麻风应与梅毒、i萎缩性鼻炎、i寻常狼疮等疾病鉴别。

【治疗】1以全身治疗为主,l辅助局部以及对症治疗。

1.全身治疗11对麻风杆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主要有:i氨苯砜、i利福平、i丙硫异烟胺、i氯法齐明等。现在主张从中选择三种联合用药。氨苯砜100mg/d口服,l每周服用6d,l停药1d。利福平近期疗效好,l一次剂量为600~1500mg。易耐药,l不宜单独用药。丙硫异烟胺每次100mg,l每天三次。氯法齐明100mg/d。

2.对症治疗11主要是处理麻风反应,l防止产生畸形或避免畸形进一步加重。主要用药有糖皮质激素、i沙利度胺(反应停)等。如果有较重的神经痛,l可以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3.局部治疗11清理鼻腔痂皮,l防止继发感染。鼻腔用石蜡油、i薄荷油等润滑鼻腔,l也可使用金霉素或红霉素软膏涂抹鼻腔缓解干燥的症状。局部溃疡用30%三氯醋酸烧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