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病

口腔白斑(oral1leukoplakia,lOLK)是指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l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都不能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新近的定义为“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l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些口腔白斑可以转化为癌。”

【病因】

白斑多由长期的外来刺激引起。主要包括局部机械性刺激、i物理化学性刺激,l如吸烟、i嗜酒、i喜食酸辣和烫食、i喜嚼槟榔、i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吸烟与白斑发病关系密切。白色念珠菌也可能是白斑发生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或一种合并因素,l并且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白斑——白念白斑,l易发生癌变。

恶变前期白斑多由内在因素所致,l在同样条件下有人易患癌症,l这可能与易感遗传素质、i免疫、i微循环改变、i微量元素及维生素A、iE缺乏有关。

【临床表现】

白斑多见于中老年男性,l40岁以上为好发年龄,l而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发病部位以颊黏膜最多,l舌部次之,l也可发生于唇、i腭、i龈及口底。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l白斑可分为均质型与非均质型两大类:i前者包括斑块状、i皱纸状等;颗粒状、i疣状及溃疡状等属于后者。

1.斑块状 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均质型较硬的斑块,l平齐或稍高出黏膜表面,l略粗糙,l柔软,l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感。

2.颗粒-结节状白斑 好发于颊黏膜口角区。在充血的黏膜上,l有细小的颗粒状白色损害,l表面不平,l可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l刺激痛。本型白斑多数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

3.皱纸状 多发生于口底及舌腹。病损高低起伏,l表面粗糙,l如皱纸。

4.疣状 呈乳白色,l表面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l粗糙,l质稍硬。疣状损害多发生于牙槽嵴、i唇、i腭及口底等部位。

5.溃疡状 在增厚的白色斑块上,l有糜烂或溃疡,l可有局部刺激因素。可有疼痛及反复发作史。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i病理检查,l辅以脱落细胞检查及甲苯胺蓝染色,l可对口腔黏膜白斑作出诊断。诊断时应注意癌变问题。

白斑属癌前病变,l白斑患者约有3%~5%发生癌变。出现以下情况者有癌变倾向,l应定期复查。

1.年龄 年龄较大者。

2.性别 不吸烟的女性,l尤其是年轻女性,l癌变可能性大。

3.吸烟 时间长、i烟量大者。

4.部位 舌缘、i舌腹、i口底及口角部位被认为是癌变的危险区。

5.类型 疣状、i颗粒状、i溃疡型或糜烂型及伴有念珠菌感染者。

6.病理 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l程度越重越易恶变。

7.时间 病变时间较长者。

8.症状 有刺激性痛或自发性痛者。

【治疗】

1.去除刺激因素如戒烟、i禁酒,l少吃烫、i辣食物、i不嚼槟榔等。去除残根、i残冠、i不良修复体。

2.局部治疗 0.1%~0.3%维A酸软膏局部涂布,l但不适用于充血、i糜烂的病损。50%蜂胶玉米朊复合药膜或含维生素A、iE的口腔消斑膜局部敷贴。局部用鱼肝油涂搽。

3.药物治疗 内服鱼肝油丸,l或维生素A5万U/d或中药治疗。

4.手术治疗 白斑在治疗过程中如有增生、i硬结、i溃疡等改变时,l应及时手术切除活检。对溃疡型、i疣状、i颗粒型白斑应手术切除全部病变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