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lichen1planus,lLP)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皮肤-黏膜角化异常性疾病。口腔扁平苔藓(oral1lichen1planus,lOLP)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l好发年龄为中年人,l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

病因不明,l与精神因素、i内分泌因素、i免疫因素、i感染因素等有关。

1.精神因素 OLP发病与社会、i家庭、i工作生活及个人心理异常等有关,l这些因素去除后,l病情可缓解。

2.内分泌因素 本病女性患者多见,l与妊娠期、i更年期有关。临床可见有的女性OLP患者在妊娠期间病情缓解,l哺乳后月经恢复时,l病损又复发的现象。

3.免疫因素 研究显示OLP与免疫因素有关,l可能是一种口腔黏膜以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性疾病。临床上用皮质激素及氯喹等免疫抑制剂有效,l也证明本病与免疫有关。

4.感染因素 通过病理切片及电子显微镜检查,l曾发现病损内有可疑的病毒与细菌。

5.微循环障碍因素 对OLP患者及正常人血管微循环的观察发现,l高黏血症及微循环障碍与扁平苔藓的发生有关。

6.遗传因素 有的患者有家族史,l也曾在一个家庭中发现有数人发病。

7.其他 糖尿病、i肝炎、i高血压、i消化道功能紊乱患者及锌、i碘、i镁等微量元素缺乏有可能发生扁平苔藓。

【临床表现】

(一)口腔黏膜病损

典型的病损特征为由针头大小的小丘疹连成白色或灰白色细条纹,l类似皮肤损害的Wickham线,l条纹互相交织呈网状、i树枝状、i环状、i半环状或斑块状。黏膜可发生红斑、i充血、i糜烂、i溃疡等表现。病损消退后,l可留有色素沉着。

病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l以颊部最多见,l达90%,l其次为舌、i龈、i前庭、i唇、i腭及口底等部位。病损多数左右对称。

患者多无自觉症状,l常偶然发现。有些患者感黏膜粗糙、i木涩感、i烧灼感,l口干,l偶有虫爬痒感。可同时出现多样病损,l并可相互重叠和相互转变。

1.分型

①网状型;②环状型;③条纹型;④斑块型;⑤丘疹型;⑥水疱型;⑦糜烂型;⑧萎缩型。

2.不同部位的病损表现特点

(1)舌部:i发生率仅次于颊部。多发生于舌前2/3区域,l包括舌尖、i舌背、i舌缘及舌腹部。常见萎缩型损害,l舌背丝状及菌状乳头萎缩,l上皮变薄,l光滑红亮,l易形成糜烂。糜烂愈合后,l形成平滑而缺乏乳头的表面。舌背病损亦可呈丘疹斑点状,l圆形或椭圆形灰白斑块损害。舌腹病损多为网状、i线条状的斑纹,l可同时有充血、i糜烂。舌缘及腹部白色花纹、i充血并有自发性痛者,l应注意观察并进行活体组织检查。

(2)唇部:i下唇唇红多于上唇,l病损多为网状或环状,l白色条纹可延伸到口角,l伴有鳞屑。

(3)牙龈:i附着龈充血,l接近前庭沟处可见白色花纹,l牙龈表面发生糜烂,l呈剥脱性龈炎表现。

(4)腭部:i较为少见,l位于腭侧龈缘附近,l中央萎缩发红,l边缘色白隆起。

(二)皮肤病损

以四肢内侧多见,l病损左右对称,l瘙痒感明显。损害特点为紫红或暗红色有光泽的多角形扁平丘疹,l粟粒至黄豆大小,l融合成苔藓样。有的小丘疹连续形成白色细条纹,l称Wickham线。

(三)指(趾)甲病损

多见于拇指,l甲板增厚或变薄,l常有纵沟或嵴。甲部损害一般无自觉症状,l如有继发感染,l可引起周围组织疼痛。

【诊断】

本病以中年女性多见,l病损左右对称,l由粟粒大小的白色或灰白色丘疹组成的条纹构成网状、i环状、i树枝状、i斑块状病损,l病变区域边界不清晰。白色条纹间及周围可为正常黏膜或有充血、i糜烂,l甚或溃疡。如难以确认时,l可进行活检。

【治疗】

1.心身调理 应详细询问病史,l注意调理心理状态。

2.局部治疗

(1)刮治牙面结石,l用棉签洗拭代替刷牙,l以避免刷毛刺伤损害区黏膜。

(2)用氯己定漱口或制霉菌素含漱液,l局部还可以用制霉菌素药膜或糊剂。

(3)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软膏、i凝胶和油膏,l亦可选用药膜、i含片、i气雾剂。或应用10~25mg泼尼松龙、i5~10mg曲安西龙、i曲安奈德等加入等量2%普鲁卡因作病损区基底部注射,l7~10日1次。

3.全身治疗

(1)昆明山海棠,l每次0.5g,l每日3次,l可较长期服用;雷公藤多甙片0.5~1mg/(kg·d)。

(2)氯喹每次125mg,l每日2次,l注意血象变化。还可选用左旋咪唑、i转移因子、i聚肌胞、i多抗甲素等。

4.中医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