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髓炎: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pyogenic1osteomyelitis1of1the1jaws)最多由牙槽脓肿、i牙周炎、i第三磨牙冠周炎等牙源性感染而来;其次因粉碎性骨折或火器伤等开放性损伤引起骨创感染;由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经血循环感染,l多发生于婴幼儿的上颌骨;极少数有颜面皮肤或口腔黏膜的感染直接波及颁骨。下颌骨骨髓炎较上颌骨骨髓炎更为常见,l病情也比上颌骨骨髓炎严重,l这是因为下颌骨骨质致密,l周围有致密的筋膜和强大的肌肉,l当下颌骨感染后,l脓液不易穿破引流;下颌骨血运较差,l感染的血管栓塞后,l易形成大块死骨。

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l其次为链球菌,l少数为其他化脓菌,l常见为混合性感染。

根据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odontogenic1suppurative1osteomyelitis1of1the1jaws)的临床病理特点,l病变始发于颌骨中央的骨松质和骨髓者,l称为中央性骨髓炎;病变始发于颌骨周围的骨膜和骨皮质者,l称为边缘性骨髓炎。按其病变的性质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按炎症的范围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散型。

【临床表现】

(一)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急性局限型,l多由根尖感染发展而来,l上颌骨较下颌骨多见,l一般称为牙槽脓肿。患牙剧烈疼痛,l为持续性,l并沿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痛。患牙及邻牙松动,l有叩痛,l前庭沟丰满,l面颊肿胀。由于上颌骨骨质疏松,l骨板薄,l脓液容易穿破骨壁向口腔引流,l因而炎症逐渐消退,l不易在上颌骨内弥漫扩散。下颌骨的牙槽脓肿,l由于骨质致密,l骨板厚,l脓液不易穿破而得到引流,l因此炎症易在骨松质和骨髓腔内蔓延,l常通过下牙槽神经管波及整个下颌体,l发展成急性弥散型骨髓炎。此时患者全身症状加重,l高热、i寒战、i脱水及其他中毒表现,l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类增高。局部炎症迅速扩散,l短期内下颌多数牙松动,l前庭沟丰满,l龈袋溢脓;若下牙槽神经受损害,l出现下唇麻木;一般在3周以后X线片方显示骨质广泛破坏。严重者伴发颌周多间隙感染,l颌面部肿胀,l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急性期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l如拔除松动牙。广泛切开引流脓液,l则炎症可消散。若拖延治疗,l脓液自行穿破或切开引流不畅,l则化脓病变在颌骨内缓慢进行而进入慢性期。此时患者全身及局部症状缓解,l口内或颌面部有瘘管长期流脓,l有时混杂有小块死骨,l探查瘘管可触及粗糙骨面或活动死骨块,l严重者有大块死骨形成或发生病理性骨折,l出现咬合错乱及面部畸形。死骨未根除,l病变可迁延数月或数年,l一旦瘘管阻塞,l炎症又可急性发作。

(二)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多见于青年人,l好发于下颌支外侧,l由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引起颌周间隙感染而来。急性期不易发现,l常被颌周间隙感染症状所掩盖,l因此常见为慢性期。临床病理特点主要是间隙感染,l如咬肌间隙和翼下颌间隙脓肿,l脓液未能及时排除,l则会溶解骨膜,l使骨皮质的营养中断,l发生脱钙、i疏松、i软化,l形成表浅的小块死骨;或因炎症与机体抵抗力处于僵持阶段而出现炎性增生,lX线片可见颌骨表面葱皮样钙化影。临床可在下颌角区或腮腺咬肌区出现炎性浸润硬块、i压痛、i凹陷性水肿,l并有张口受限。脓肿自行穿破处或切开引流区,l可见长期溢脓的瘘管,l有时脓液内混杂有死骨碎屑。沿瘘管探查,l可触及粗涩的骨面,l当瘘管阻塞时,l炎症又可急性发作。炎症发展深入到骨髓腔时,l感染可在骨髓腔内扩散,l则可并发中央性骨髓炎,l而有大块死骨形成。

【诊断】

根据病史、i临床表现和局部检查,l配合X线片即可确定诊断。中央性骨髓炎的X线片早期无变化,l2~4周后可见骨质疏松密度减低区,l2~3个月后,l显示骨破坏局限有死骨形成或病理性骨折;边缘性骨髓炎X线片早期变化不明显,l晚期下颌支后前位片可见骨皮质不光滑,l有小片死骨形成,l或骨质增生(图9-14)。

【治疗】

急性期以全身应用抗生素,l局部切开引流或拔除松动牙为主,l弥散性患者出现衰竭、i全身中毒严重并贫血者,l除一般支持疗法外,l还应小量多次输血,l增强其全身抵抗力。

慢性期应以死骨刮除术及病灶牙拔除为主。边缘性骨髓炎可在急性炎症后2~4周手术,l手术时应充分暴露下颌支。彻底清除散在的小块片状死骨,l铲除增生的病理性骨质;中央性骨髓炎可在急性炎症后1~2个月手术,l此时大块死骨已形成,l且从正常骨组织分离,l较易彻底摘除游离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