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统称为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l而甲癣(tinea1unguium)特指皮肤癣菌所致的甲感染。
【病因】1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l其次为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皮肤癣菌包括红色毛癣菌、i须癣毛癣菌、i絮状表皮癣菌,l其中红色毛癣菌占首位,l近来报道苏丹毛癣菌(T.soudanense)是甲内型感染的致病菌;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Candida)、i马拉色菌(Malassezia);其他霉菌包括柱顶孢霉(Scytalidium)、i短帚霉(Scopulariopsis1brevicaulis)等。同一病甲偶可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真菌。
甲真菌病多由手足癣直接传染,l易感因素有遗传因素、i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i局部血液或淋巴液回流障碍、i甲外伤或其他甲病等。
【临床表现】1甲真菌病在皮肤癣菌病中约占30%,l而手足癣患者中约50%伴有甲真菌病,l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根据真菌侵犯甲的部位和程度不同,l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图11-4):i
1.白色浅表型(superficial1white1onychomycosis,lSWO) 致病真菌从甲板表面直接侵入引起。表现为甲板浅层有点状或不规则片状白色浑浊,l甲板表面失去光泽或稍有凹凸不平。
2.远端侧位甲下型(distal1and1lateral1subungual1onychomycosis,lDLSO) 多由手足癣蔓延而来。真菌从一侧甲廓侵犯甲的远端前缘及侧缘并使之增厚、i灰黄浑浊,l甲板表面凹凸不平或破损。
3.近端甲下型(proximal1subungual1onychomycosisi,lPSO) 多通过甲小皮而进入甲板及甲床。表现为甲半月和甲根部粗糙肥厚、i凹凸不平或破损。
4.全甲毁损型(total1dystrophic1onychomycosis,lTDO) 是各型甲真菌病发展的最终结果。表现为整个甲板被破坏,l呈灰黄、i灰褐色,l甲板部分或全部脱落,l甲床表面残留粗糙角化堆积物,l甲床亦可增厚、i脱屑。
本病病程缓慢,l若不治疗可迁延终生。一般无自觉症状,l甲板增厚或破坏可影响手指精细动作。偶可继发甲沟炎,l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
图11-411甲真菌病
【诊断和鉴别诊断】1根据甲变色、i无光泽、i增厚破损,l结合真菌镜检阳性即可确诊,l必要时做真菌培养。
本病需与甲营养不良、i银屑病、i扁平苔藓、i慢性湿疹等所致甲病及甲下疣、i甲下肿瘤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1因药物不易进入甲板且甲生长缓慢,l故治疗较为困难,l其关键在于坚持用药。
1.外用药物治疗 常用于表浅和未累及甲根的损害。先用小刀或指甲锉尽量去除病甲,l再涂30%冰醋酸溶液或3%~5%碘酊,l每天2次,l疗程3~6个月,l直至新甲生成为止;亦可采用40%尿素软膏封包使病甲软化剥离,l再外用抗真菌制剂;8%环吡酮、i5%阿莫洛芬甲涂剂可在甲表面形成药膜,l利于药物穿透甲板。手术拔甲痛苦及损伤大,l目前较少采用。
2.内用药物治疗 可用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400mg/d,l分2次口服,l每月服药1周为1个疗程),l指甲受累需2~3个疗程,l趾甲受累需3~4个疗程;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d口服,l指甲受累疗程4周,l趾甲受累疗程6周。与外用药物联用可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