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

痱子(miliaria)亦称粟粒疹,l是汗孔闭塞导致皮肤内汗液潴留的一组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1在高温闷热环境下汗液的浸渍、i角质层过度脱脂及表皮细菌过度繁殖均能导致汗孔闭塞、i汗液排泄受阻、i汗管破裂、i汗液外渗周围组织而发病。

【临床表现】1依据汗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可分以下四种类型:i

1.白痱 又称晶形粟粒疹(miliaria1crystallina),l由汗液在角质层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好发于卧床不起、i术后体虚、i高热患者的躯干和间擦部位。皮损为成批出现的针尖大小的浅表透明水疱,l表面无潮红,l疱壁薄容易破裂。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瘙痒。1~2天内吸收,l遗留极薄的细小鳞屑。

2.红痱 又称红色粟粒疹(miliaria1rubra),l由汗液在表皮螺旋形的汗管处溢出引起。可发于除掌跖外的身体任何部位,l尤以额、i颈、i躯干处为甚。皮损为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丘疹、i丘疱疹,l周围绕以红晕。伴有瘙痒和灼热感,l搔抓后可致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如毛囊炎、i疖等。

3.脓痱 又称脓疱性粟粒疹(miliaria1pustulosa),l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好发于幼儿皮肤皱褶处及头颈部。皮损为针尖大小浅脓疱或脓性丘疱疹,l细菌培养常无细菌生长。

4.深痱 又称深部粟粒疹(miliaria1profunda),l阻塞的汗管在真皮-表皮交界处破裂,l表皮汗管常被反复发作的红痱破坏使汗液阻塞在真皮内而发生。多累及热带地区反复发生红痱者。好发于躯干,l也可波及肢体和面部。皮损为密集的、i与汗孔一致的非炎性丘疱疹,l出汗时皮疹增大,l皮肤可因汗腺导管阻塞而致出汗不畅或无汗。

【诊断和鉴别诊断】1根据发病季节、i典型皮损等可以确诊。

本病需与夏季皮炎、i急性湿疹等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1夏季应保持通风降温,l减少出汗,l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外用药物治疗 以清凉、i收敛、i止痒为原则,l洗澡后外用痱子粉或含有薄荷、i樟脑成分的粉剂、i洗剂,l脓痱可外用2%鱼石脂炉甘石洗剂、i黄连扑粉。

2.内用药物治疗 瘙痒明显可口服抗组胺药,l脓痱外用治疗效果不佳可口服抗生素;也可服用清热、i解毒、i利湿的中药(如金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