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l但多累及40~60岁,l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i2。本病可分为六种亚型:i①多发性肌炎;⑦特发性皮肌炎;③合并恶性肿瘤的皮肌炎;④与其他结缔组织病重叠的皮肌炎;⑤儿童皮肌炎;⑥无肌病性皮肌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1尚不清楚,l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i

1.遗传 HLA-DR3、iHLA-DR52等阳性者皮肌炎发病率较高。

2.感染 儿童皮肌炎患者血清中抗柯萨奇病毒抗体滴度较高,l多发性肌炎患者常有鼠弓形虫IgM型抗体,l且抗弓形虫治疗有效。部分成人患者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

3.恶性肿瘤 皮肌炎患者伴发恶性肿瘤的频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l常见的肿瘤有肺癌、i胃癌、i乳腺癌、i女性生殖道癌、i鼻咽癌等。恶性肿瘤有效治疗后,l皮肌炎往往可缓解。

4.免疫异常 在皮肤和肌肉损害中,l可见血管周围有CD4T淋巴细胞浸润,l血管壁有IgG或IgM沉积,l部分患者有自身抗体如抗Jo-1抗体(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i抗PL-7抗体(苏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等,l免疫抑制疗法有效。

【临床表现】1多数为缓慢发病,l少数急性起病。

1.皮肤表现 特征性皮损有(图20-4):i

(1)双上眼睑紫红色水肿性红斑(Heliotrope征):i具有特征性,l此外面部、i头皮、i前胸V字区等曝光部位也可有红斑。

(2)Gottron丘疹:i即指指关节、i掌指关节伸侧的扁平紫红色丘疹,l表面附着糠状鳞屑,l约见于1/3患者。

(3)皮肤异色症(poikeloderma):i在同一部位同时存在色素沉着、i点状色素脱失、i点状角化、i毛细血管扩张等,l自觉瘙痒,l多见于面、i颈和躯干部。

其他表现还可有甲皱襞发红、i毛细血管迂曲扩张、i甲小皮角化、i光敏感、i血管炎性损害、i脱发等。部分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可在皮肤、i皮下组织、i关节附近发生软组织钙化。

图20-411皮肌炎

2.肌炎表现 表现为受累肌群的无力、i疼痛和压痛。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群、i肩胛间肌群、i颈部和咽喉部肌群,l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如双上肢上举困难、i握力下降、i站立和行走困难、i平卧时抬头困难、i吞咽困难、i发音困难等;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和心肌,l出现呼吸困难、i心率加快、i心电图改变甚至心力衰竭;急性期由于肌肉炎症、i变性而引起肌无力、i肿胀,l有自发痛和压痛。

3.其他表现 可有不规则发热、i消瘦、i贫血、i关节炎等。间质性肺炎是皮肌炎常见并发症,l关节肿胀类似于风湿性关节炎,l肾脏损害少见,l个别患者可有雷诺现象。

4.伴发恶性肿瘤 皮肌炎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l约为5%~30%,l特别是40岁以上者发生率更高。各种恶性肿瘤均可发生,l女性患者以乳腺癌、i卵巢癌多见,l其他还可见胃癌、i肺癌、i肝癌、i鼻咽癌、i淋巴瘤等,l我国报告的皮肌炎并发的恶性肿瘤70%为鼻咽癌。部分患者恶性肿瘤有效控制后皮肌炎可获缓解。

【实验室检查】

1.血清肌酶 95%以上患者急性期有肌酸激酶(CK)、i乳酸脱氢酶(LDH)、i醛缩酶(ALD)等肌酶的升高,l其中CK和ALD的特异性较高;肌酶升高可早于肌炎,lLDH升高持续时间较长;有效治疗后肌酶可逐渐下降。

2.肌电图 取疼痛和压痛明显的肌肉进行检查,l主要表现为肌源性损害。

3.其他 血清肌红蛋白在肌炎患者中可迅速升高,l可先于CK出现,l有助于肌炎的早期诊断;尿肌酸排出增加,l常常超过0.2g/d;少数患者ANA、i抗Jo-1抗体、i抗PL-7抗体、i抗丙氨酰tRNA合成酶(PL-12)抗体阳性;其他尚可有血沉加快、i贫血、i白细胞升高、iC反应蛋白阳性等。

【组织病理】1皮肤病理变化类似红斑狼疮,l可有表皮萎缩、i基底细胞液化变性、i血管和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等。肌肉病理变化可见肌纤维肿胀、i分离、i断裂、i横纹消失、i肌纤维透明变性、i颗粒样变性或空泡样变性,l间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l晚期可见肌肉纤维化和萎缩。

【诊断和鉴别诊断】1本病主要根据以下特征诊断:i①典型皮损;②四肢和颈部肌肉无力;③血清酶升高;④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⑤肌肉活检特征性病理改变。

皮肌炎需与系统性红斑狼疮、i系统性硬皮病等进行鉴别;多发性肌炎需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i重症肌无力、i风湿性肌痛等进行鉴别。

【治疗】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l注意营养(给予高蛋白、i高维生素、i高热量饮食),l避免日晒,l注意保暖;应积极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

1.内用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i根据病情选择用量,l轻症患者可用泼尼松30~40mg/d,l重症者可用60~80mg/d,l危重患者可用冲击疗法,l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l维持量为10~15mg/d,l疗程可达数年。

(2)免疫抑制剂:i常与激素联用,l雷公藤多甙也有一定疗效。

(3)其他:i可口服氯喹或羟氯喹;少数重症患者可静滴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蛋白同化剂(如苯丙酸诺龙)对肌力恢复有一定作用;儿童皮肌炎及怀疑与感染相关者,l宜配合抗感染治疗;转移因子、i胸腺肽等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l增强抵抗力。

2.外用药物治疗 外出时可外用遮光剂,l皮损部位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等。

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可痊愈或缓解;有恶性肿瘤、i肺纤维化和心脏受累的患者疗效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