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皮肤肿瘤:痣细胞痣

痣细胞痣(nevus1cell1nevus)又称色素痣(nevus1pigmentosus),l为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痣细胞通常要经过发展、i成熟和衰老等不同阶段,l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由表皮移入真皮。

【临床表现】1痣细胞痣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l出生时即可存在,l但常于两岁后开始出现。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和黏膜。皮损为扁平或略隆起的斑疹,l也可呈半球状隆起、i乳头瘤状或有蒂,l表面光滑,l可有或无毛发(图27-1),l数目可单一、i数个至数十个。因痣细胞内色素种类及含量不同,l皮损可呈棕色、i褐色、i蓝黑色或黑色,l无色素皮损多呈皮色。根据痣细胞在皮肤内的位置不同,l可将其分为交界痣、i混合痣和皮内痣,l扁平皮损提示为交界痣,l略高起皮损多为混合痣,l而乳头瘤样皮损及几乎所有半球状和带蒂皮损均为皮内痣。本病进展缓慢,l多无自觉症状。

图27-111痣细胞痣

【组织病理】1痣细胞多排列成巢状,l由于制片的影响而皱缩,l与周围间质分离。痣细胞可分为:i①透明痣细胞:i比正常黑素细胞略大,l多位于表皮-真皮交界处;②上皮样痣细胞:i多位于真皮上部,l可含少量色素;③淋巴细胞样痣细胞:i多位于真皮中部,l较小,l可含色素;④纤维样痣细胞:i多位于真皮下部,l呈长梭形,l极少含有黑素。

交界痣痣细胞巢位于表皮下部或向下突入真皮,l但仍可与表皮接触呈滴落状,l细胞内含大量色素。混合痣痣细胞巢见于表皮内和真皮内。皮内痣痣细胞巢位于真皮内,l真皮上部的痣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l常含中等量黑素;真皮中下部的痣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l排列成束,l很少含黑素。

【治疗】1一般不需治疗。先天性痣细胞痣有发生黑素瘤的可能,l以手术切除为好;发生在掌跖、i腰周、i腋窝、i腹股沟等易摩擦部位的交界痣、i混合痣亦应考虑手术切除。痣细胞痣若出现以下恶变体征亦应手术切除:i①体积突然增大;②颜色变黑;③表面出现糜烂、i溃疡、i出血或肿胀;④自觉疼痛或瘙痒;⑤周围出现卫星病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