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调节性内斜视
1.集合过强型内斜视 看近时斜视角大于看远时斜视角。AC/A值高,有远视性屈光不正,戴眼镜后看远时可以达到正位,但看近时仍有明显内...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
戴用完全矫正眼镜后内斜消失即可诊断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但并不是戴完全矫正眼镜后所有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均能立即成为正位。中川...

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
经睫状肌麻痹后进行客观屈光检查、佩戴完全矫正眼镜,注视近距离物体时仍残留内斜。AC/A比率正常值为4±2/D(3~5[SUP]△[/...

外斜视的分类
根据患者的不同融合状态,可将外斜视分为外隐斜(exophoria)、间歇性外斜(inter-mittent exotropia)和外斜(exotropia)。 根据斜...

先天性外斜视
1.出生时或1岁内发病,出现外斜视。 2.斜视角较大,平均在35~40之间,随着年龄增大,外斜视可能增加,一...

间歇性外斜视
1.幼年发病,外隐斜和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后可以诱发明显外斜。 2.大多无自觉症状,有时可有复视,日久斜眼抑制,则复...

间歇性外斜视的分类
1.分开过强型 看远时斜视角比看近大(≥15)。遮盖一眼30分钟后,看远时斜视角仍大于看近时。AC/A值高。 2.集合不足型...

恒定性外斜视
1.发生在幼年期的外斜视,常交替注视,预后差。 2.发生在成年人的外斜视开始呈间歇性,以后因调节力减弱。失去代偿,成为恒定性,预...

继发性外斜视
继发性外斜视(secondary exotropia)是由于内斜视手术过矫,或者是由于存在感觉性缺陷,如屈光参差、单眼无晶状体和因器质性原因引起...

固定性斜视
1.先天性 发病年龄较小,多为双侧,内斜位,眼球不能外转,牵拉试验为强阳性。 2.后天性 多见于年龄较大,有外伤史或高度近视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