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抗癌联盟(UICC)于1987年制定第4版TNM分期系统,l后又经历了2次修订和补充。
(一)1992修订内容增加的3项原则
1.卫星结节:i凡发现有卫星结节,l肉眼可见者列为区域淋巴结转移,l而仅在镜检时发现直径2~3mm结节者称为pT分期中“不连续的扩散”。
2.L分类:i描述淋巴结受侵情况:i
LX:i淋巴结侵犯未能确定。
LO:i无淋巴侵犯。
L1:i有淋巴侵犯。
3.V分类:i描述静脉受侵情况:i
VX:i静脉侵犯未能确定。
VO:i无静脉侵犯。
V1:i镜检见静脉侵犯。
V2:i肉眼见静脉侵犯。
(二)1993年补充内容
1.一般的规则和建议:i
(1)微转移:i指转移灶直径不超过0.2cm,l加(mi)标记,l如pN1(mi)或pM1(mi)等。
(2)免疫组织学发现骨髓中孤立肿瘤细胞:i在1M1加上(i)标记,l如M1(i),l以有别于其他的M1病例。
(3)腹腔冲洗液中找到恶性细胞:i这类病例应归入M1,l但予分别分析。
(4)残余肿瘤的标记值结果:iROa指治愈性切除后标记结果阴性,lROb指肿瘤治愈性切除后4个月内标记值持续升高。
2.1用于胃癌的特异性规则:i
(1)区别食管癌和胃癌:i如肿瘤>50%位于食管,l列为食管癌;如肿瘤<50%位于食管,l则列为胃癌。
(2)pT分期的要求:ipT3或以下期要求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在其径向(或称侧位)、i远近端无明显肿瘤残留,l镜检见肿瘤已侵犯邻近结构(如横结肠)应归入pT4期。
(3)pN分期的要求:i鉴于检查的区域淋巴结数目与其受侵数相关,l在pN分期后括号内加上受侵淋巴结数和检查淋巴结数,l如pN0(0/11)、ipN1(4/12)等。凡归入pN0期者,l必须检查15个淋巴结或更多而均无转移证据。
(4)分期的进一步划分:i
Ml:i
M1a:i指仅有非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M1b:i指内脏转移(不包括腹膜或胸膜转移)。
M1c:i指腹膜或胸膜转移。
T1:i
T1a:i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
T1b:i肿瘤侵犯粘膜下层。
T2:i
T2a:i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2b:i肿瘤侵犯浆膜下层。
N1、iN2:i
a:i1~3个淋巴结受侵。
b:i4~6个淋巴结受侵。
c:i>6个淋巴结受侵。
引自:i
Hermanek1P1et1a1.1995.World1J1Surg,l19(4):i49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