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
1971年,l在乌干达的Kampala市举行的国际肝癌讨论会上制定了一项肝癌临床分期标准,l但此项标准主要以肝功能障碍的程度作为肝癌分期的依据,l似乎有失偏颇。其后,lPrimack、iOkuda等皆曾有关于肝癌临床分期方案的建议。在我国通常使用的分期方案是由作者等建议,l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协作会议上通过的一个将肝癌分为Ⅰ、iⅡ、iⅢ三期的方案。Ⅰ期(早期、i亚临床期)指病人尚无明确的肝癌症状与体征的病期,lⅢ期(晚期)指有黄疸、i腹水、i恶病质或远处转移的病期,lⅡ期(中期)指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病期。这一分期标准突出了亚临床肝癌才是早期肝癌的概念,l简明易记,l且颇适用。不过这一标准过于简略,l尤其是中期跨度过大,l同期之中病情相去颇远,l故有修订之必要。
欲准确划分肝癌的临床分期,l必先分析影响肝癌治疗与预后之诸因素。此类因素甚多,l主要有:i
1.肿瘤大小:i肿瘤小者病期早,l手术切除率高,l预后好。吴孟超等曾报道直径小于5cm之肝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76.0%。巨大的肿瘤手术切除率低,l勉强切除,l手术死亡率高,l术后复发率高。
2.癌结节数:i肝癌有单发与多发之分,l多发又有多中心发生与肝内播散之别。单个癌结节便于手术切除等局部处理,l预后较好。两个癌结节若局限于一叶亦尚能进行局部处理。3个或3个以上癌结节的病例一般已不适于局部治疗,l预后较差。
3.癌栓:i肝癌的TNM分期标准中,lT的划分十分重视有无血管侵犯,l因为一旦有血管侵犯即有播散之可能。虽然,l肝内小血管的侵犯需待病理组织检查后方能确定,l但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已经可以明确地检出门静脉、i肝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的癌栓。这些癌栓的存在,l不但标志着肿瘤播散的可能性而且对选择治疗方案亦有重要关系。有门静脉癌栓者手术切除亦难根治,l门静脉主干已存在癌栓者栓塞化疗(介入治疗)亦多不相宜等。
4.肝门或腹腔淋巴结:i肝门或腹腔淋巴结是否已受侵犯在TNM分期中十分重要。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术前即可判断有无肝门或腹腔淋巴结肿大,l如有,l且能认定是肿瘤转移引起者则手术切除已难望根治。
5.远处转移:i肝癌的TNM分期中,l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即被划分为最后一期。确实,l如肝癌已有远处转移,l不但根治无望,l而且预示生存期已难延长。
6.肝功能:i肝癌引起肝功能障碍者多见于晚期肝癌。一般肝癌病人的肝功能障碍多因合并之肝炎、i肝硬化而引起,l两者之间有时难以鉴别。不过,l即使肝炎、i肝硬化而引起之肝功能障碍,l若经相应治疗不能恢复者则亦影响肝癌治疗方案之选择与肝癌病人的预后。就Child-Pugh分级而言,l处于Child-Pugh1A级者可耐受手术切除治疗,lB级尚可进行非手术的治疗如肝动脉栓塞化疗或瘤内无水乙醇注射等治疗,lC级即使非手术治疗亦难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基于上述考虑,l拟建议将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工作会议拟定的分期修订如下:i
Ⅰa:i孤立的肿瘤直径<2cm,l无门静脉、i肝静脉癌栓,l无肝门或腹腔淋巴结肿大,l无远处转移,l肝功能为Child-Pugh1A级。
Ⅰb:i孤立的肿瘤直径<5cm,l或两个肿瘤直径之和<5cm,l并在同一叶,l无门静脉、i肝静脉癌栓,l无肝门或腹腔淋巴结肿大,l无远处转移,l肝功能为1Child-Pugh1A级。
Ⅱa:i孤立的肿瘤直径5~10cm,l或两个肿瘤直径之和5~10cm并在同一叶,l或两个肿瘤直径之和<5cm不在同一叶,l无门静脉、i肝静脉癌栓,l无肝门淋巴结或腹腔淋巴结转移,l无远处转移,l肝功能为Child-Pugh1A级。
Ⅱb:i孤立的肿瘤直径>10cm,l或两个肿瘤直径之和>10cm,l在一叶;或两个肿瘤直径之和5~10cm,l在两叶;或多发性肿瘤;或门静脉、i肝静脉分支癌栓;无肝门或腹腔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或肝功能为Child-Pugh1B级。
Ⅲa:i门静脉、i肝静脉主干癌栓;或肝门、i腹腔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肝功能在Child-Pugh1A或B级。
Ⅲb:i肝功能为Child-Pugh1C级。
为表达简略计,l将上列分期方法以见下表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