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一组胆囊壁向囊腔突出的局限性病变,l目前尚无统一的命名。从形态学角度看,l由于它表现为局限性隆起,l因此,l有人称之为胆囊隆起样病变,l还有人称之为胆囊瘤样病变,l但更多的人称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从病理学角度上看,l它是一组性质不同的疾病,l它不仅包括肿瘤性息肉(主要是各种腺瘤),l亦包括非肿瘤性息肉(炎性息肉、i胆固醇性息肉),l尽管病理学诊断更科学、i更准确,l但由于临床应用困难,l不宜普及。而临床形态学检查手段(B超、iCT、i造影等)则应用非常普及,l且局限性隆起性病变并非均为息肉,l因而应用息肉样病变这一诊断名词更为合理,l目前国内常将其分为以下五类。
1.胆固醇性息肉:i是胆固醇代谢异常的局部表现,l是血中胆固醇类脂质析出并被胆囊壁的组织细胞吞噬所致,l可发生于胆囊的任何部位,l大部分多发,l外观黄色分叶状,l桑葚样,l柔软易脱落。组织学显示:i息肉由积聚的泡沫组织细胞构成,l其表面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l具有结缔组织蒂、i微血管、i分支的绒毛样凸起。
2.炎症性息肉:i为慢性炎症刺激所致,l可单发,l或多发,l一般直径3~5mm,l蒂粗或不明显,l颜色与邻近粘膜相似或稍红。组织学显示:i灶性腺上皮增生伴血管结缔组织间质和明显的炎细胞浸润。
3.胆囊腺肌病、i腺肌瘤:i是一种由于胆囊上皮和平滑肌增生而引起的胆囊壁肥厚性病变,l分为局限型、i阶段型、i弥漫型。上皮的增生在病变的中心最明显,l周围的腺体常呈囊状扩张,l并充满粘液,l扩张的腺体内有钙质沉积。
4.腺瘤性息肉:i即胆囊腺瘤,l是真性胆囊良性肿瘤,l一般有粗短的蒂,l表面光滑或分叶状。腺瘤多为单发,l好发于胆囊体、i底部。可分为乳头状腺瘤和非乳头状腺瘤。
5.增生性息肉:i来源于胆囊上皮,l形似腺瘤样隆起状,l表面光滑,l通常无蒂,l单发或多发,l以胆囊底、i体部多见。组织学改变:i为伴有粘液腺化生的上皮细胞增生,l纤维间质中可见与肌层相连的平滑肌纤维,l并可见杯状细胞。也可见有类似肠上皮化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