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腹股沟疝、股疝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112003年

1989年,l美国医师Lichtenstein在美国外科杂志上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概念后,l由于使用补片材料的修补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i疼痛轻、i复发率低以及易于操作等优点,l此技术在国际上迅速开展应用。各国在开展这种新技术时,l使用了各种不同的规范化方法,l如英国、i丹麦等订立了有关的手术指导意见供临床工作参考。2001年8月,l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邀请了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腹股沟疝、i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经过两年的实施,l在听取各种意见和结合国际的学术发展经验后,l再次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在初稿、i再修改稿和最后讨论稿的基础上,l于2003年8月通过了2003年修订稿。此稿与2001年稿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i

1.将“腹股沟疝、i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l分开设定为“成人腹股沟疝、i股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

2.两个手术方案对疾病分型和医疗文件中手术后诊断名称的书写均做了明确的建议。

3.在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中增加了腹腔镜修补的治疗意见。

4.在治疗方案后增加了3个附件,l分别为“附件1,l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法介绍(修订稿)”,l“附件2,l简要介绍补片修补腹部手术切口疝的几种方法”。“附件3,l目前使用的疝修补材料”。现将两个治疗方案一并简要介绍如下。

(一)腹股沟疝1

腹股沟疝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l除先天性因素外,l常与腹内压增高有关。

除嵌顿疝外,l以常见发病部位的可复性肿物为诊断依据。成人疝是不可能自愈的,l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100多年来,l腹股沟疝修补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l出现了Bassini手术、iMcVay手术、iHalsted手术和Shouldice手术等。近20年来,l无张力修补手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为此,l对腹股沟疝、i股疝的手术治疗提出下列建议。

分型:i根据疝发生的原因、i部位、i内容物的临床表现等对腹股沟疝进行分型,l有利于实施疝手术的个体化方案,l并有助于对不同病变使用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做出判断。

(1)分型方法:i根据疝环缺损大小、i疝环周围腹横筋膜的坚实程度和腹股沟管后壁的完整性,l腹股沟疝分成Ⅰ、iⅡ、iⅢ、iⅣ型。

Ⅰ型:i疝环缺损≤1.5cm(约1个指尖),l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l腹股沟管后壁完整。

Ⅱ型:i疝环缺损最大直径1.5~3.0cm(约2个指尖),l疝环周围腹横筋膜存在但薄且张力降低,l腹股沟管后壁不完整。

Ⅲ型:i疝环缺损≥3.0cm(大于两指),l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或薄而无张力或已萎缩,l腹股沟管后壁缺损。

Ⅳ型:i复发疝。

腹横肌腱弓下缘和腹股沟韧带上缘之间即耻骨肌孔的上半侧内无腱膜及肌肉组织,l则视其为腹股沟管后壁结构缺损。

(2)文件记载格式:i腹股沟斜疝(左或右侧)Ⅰ型(或Ⅱ、iⅢ、iⅣ型),l或腹股沟直疝(左或右侧)Ⅰ型(或Ⅱ、iⅢ、iⅣ型)。

(二)股疝

此处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