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慢性静脉病的诊断与分类

慢性下肢静脉病的诊断方法、i治疗方法各家不同,l甚至不同的外科医师对其认识也有相当大的差异,l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比较简单、i准确而又易被广泛认可的分类标准,l使对本病的认识更加统一,l诊断及治疗更加规范化。按病因、i病理解剖学范围的大体分类见下表。

先天性疾病Ec是指出生后或出生后不久即发病。原发疾病Ep是指与Ec无关亦无其他明确原因。继发性疾病Es是指有明确病理性原因如血栓、i创伤等。As是指病变只涉及浅静脉,lAd是指病变涉及深静脉。根据病变累及情况依次还有Asd、i1Asp、iAsdp。按引起症状的具体病理原因分类P,l分为倒流性Pr或阻塞性Po,l亦有同时存在者如Por。若详细记录病理变化所涉及的部位,l如阻塞位于下腔静脉,l可记为Po-cav;股静脉血栓记为Po-f;髂股静脉血栓可记为Po-ifp。

目前各家对慢性下肢静脉病命名比较混乱,l同一疾病有时称呼不同,l有必要按分类进行统一规范。综合考虑病因、i病理临床表现及历史习惯,l建议按下表命名。

临床学分类实际是症状与体征中有代表意义的项目的总结与表示临床严重程度的分级,l实用性较强,l对判断病程、i病期、i术前评价及指导治疗均有帮助,l见下表。

0~1级为轻度病变,l2~3级为中度病变,l4~5级为重度病变。多数人当病变进展至2级以上时来求医,l因为此时已有相当明显的酸胀不适感。因此,l建议2级以上即进行手术治疗。

客观的评分系统能为正确评价下肢慢性静脉病的病情提供科学的量化标准,l为不同地区不同疗法提供统一评价的基础。依据病变所涉及解剖学节段、i临床分级、i对功能的影响,l可进行以下综合评分,l见下表。

下表中分数一栏下所包含的内容有一项则评得相应的分类。例如,l某病人有单侧下肢轻度酸胀应评1分,l局限性皮肤纤维硬化评2分,l1个小于2cm的新鲜溃疡评6分,l间跛距离250m评2分,l检查发现深静脉、i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功能均不全评3分,l则总分为14分。

<5分为轻度病变,l5~10分为中度病变,l>10分为重度病变。中、i重度病变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总而言之,l正确的命名和分类、i科学而客观的分级与评分可作为慢性下肢静脉病诊治过程中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及预后的标准,l也便于计算机监控管理和学术交流。

引自:i

Ad1Hoc1Committee.1996.Classification1and1grading1of1chronic1venous1disease1in1the1lower1limbs.Eur1J1Vasc1Endovasc1Surg,l12:i487

International11Society11for11Cardiovascular1Surgery.1998.Reporting1standards1in1venous1disease.J1Vasc1Surg,l8:i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