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不稳定的分类(三)

1968年,lFisk首次提出腕关节不稳定的概念。1972年,lLinscheid等详细描述了腕关节不稳定的分类、i病理机制和诊断,l并把它定义为“腕部外伤后早期或晚期出现的腕骨非正常排列”。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l最近,l国际手外科联盟解剖和生物力学委员会提出了腕关节不稳定的最新定义,l即腕关节出现以不能承受正常的生理负荷和(或)在其正常运动范围内的任何部分活动时出现异常的运动学表现为特征的关节功能障碍。由于腕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机制极其复杂,l因此腕关节不稳定的治疗效果一直未能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腕关节研究的不断深入,l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病机制被进一步阐明,l再加上以腕关节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应用,l使其的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5年,lLarsen等将腕关节不稳定分为四种类型:i分离型不稳定(CID)、i非分离型不稳定(CIND)、i混合型不稳定(CIC)和可接受型不稳定(CIA)。其中CID是指腕关节同一横排中两相连腕骨间由于腕骨间韧带断裂等原因所致的分离,l包括舟月骨分离和月三角骨分离不稳定;而CIND是指由于腕骨间外在韧带(如桡腕韧带)断裂等原因所致不稳定,l包括桡腕背侧半脱位、i腕骨尺侧移位等不稳定;CIC是指兼有前两种不稳定者,l常见于月骨周围性脱位;CIA是指韧带完整时,l腕骨在外源性因素作用下出现的适应性排列,l如继发于远端桡骨骨折畸形愈合所致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