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管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起病多缓慢,l多发于优势手,l症状持续6个月至10年不等,l平均2年左右。

1.疼痛:i肘外侧痛为早期表现,l运动后可加重。有休息痛和晚间痛的特点,l患者可在早晨痛醒。疼痛亦可放射至肩部或前臂下段。

一般认为夜间痛与神经受压有关,l晚间动脉血供减少、i静脉淤滞,l神经内压增高。有作者认为后骨间神经综合征不应有疼痛,l因为后骨间神经为运动神经。实际上后骨间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等传入纤维,l只是其疼痛以酸胀、i沉重不适为主,l不像皮肤浅支的针刺痛。

2.乏力:i后骨间神经支配肌肉的麻痹:i表现为伸拇无力、i伸指无力、i旋后无力及伸腕挠偏,l可伴手指活动不协调。

3.局部压痛:i桡神经径路上压痛,l多在外上髁下方4~5cm(相当于Frohse弓水平)压痛。应与对侧对比,l因正常人压迫桡神经处亦可有酸痛,l同时外上髁也可有压痛。

4.感觉异常:i表现为桡神经浅支分布区的麻木及感觉异常。

5.诱发痛:i以下试验可引起疼痛:i

(1)被动牵拉伸肌或屈腕位反复旋转前臂可诱发疼痛。

(2)抗阻力伸中指:i因桡侧腕短伸肌止于第3掌骨基底部,l抗阻力伸中指牵拉桡侧伸腕短肌,l压迫后骨间神经诱发疼痛,l该试验较敏感。

(3)抗阻力旋后:i伸肘前臂旋前位,l抗阻力旋后时旋后肌管内压力增高,l后骨间神经受压诱发疼痛。

(4)肘上气囊止血带加压达超过静脉压低于动脉压时可诱发疼痛。

6.晚期表现前臂伸肌萎缩。

7.局部肿块:i由肿瘤引起者可能扪及肿块,l肌萎病人可于Frohse弓处扪到条索样肿块。

(二)肌电图

早期常无阳性发现,l可能有传导速度、iMUP改变,l肱骨肌管至伸指肌中份潜伏期延长,l肌收缩时检查可能更有帮助。阳性发现少提示与神经早期间歇受压有关。晚期可表现为伸拇、i伸指肌纤颤电位,l后骨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三)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诊断,l有外上髁疼痛,l压痛,l诱发痛阳性就应怀疑本病。B超、iCT、iMRI对有肿瘤的病人诊断有帮助(有时不能扪及),l但早期确诊尚无良法。肌电图早期帮助不大。

引自:i

Hagert1CG1et1al.1977.Entrapment1of1the1posterior1interosseous1nerve.Scand1J1plast1Reconstr1Sury,l11:i205

Ogino1T1et1al.1991.Diagnosis1of1radial1nerve1palsy1caused1by1ganglion1with1use1of1different1imaging1techniques.J1Hand1Surg(Am),l16:i230

Roles1NC.1972.Radial1tunnel1syndrome.J1Bone1Joint1Surg(Br),l54:i499

Verhaar1J1et1al.1990.Radial1tunnel1syndrome,lan1investigation1of1compression1neuropathy1as1a1possible1cause.J1Bone1Joint1Surg(Am),l73:i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