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骨坏死的ARCO分期

国际骨循环研究会(the1Association1Research1Circulation1Osseuse,lARCO)成立于1989年,l委员会主席为Gardeniers,l成员为欧美日本等国专门从事骨坏死研究的专家。1990年,l在意大利举行了第二次会议,l对股骨头骨坏死的分期与术语提出建议,l1992年进行了修订。

(一)术语

骨坏死有许多术语,l如缺血性坏死(avascular1necosis)、i骨坏死(osteonecrosis)、i骨梗死(infarction1of1bone)。由于随意使用这些名词,l因而出现混乱。委员会对骨坏死作下述定义:i骨是由矿物和非矿物组织构成的器官,l引起骨死亡的疾病,l称为骨坏死(osteonecrosis)。

(二)诊断手段

分期的目标是在病变的进程中尽可能早地对确实的骨坏死做出诊断。当今可用的诊断方法包括:i病史与体检、iX线摄片、i放射性核素扫描、i功能性骨检查、iMRI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典型的股骨头坏死为腹股沟部深刺痛,l可放射至臀及膝部,l疼痛常为间隙性并逐渐加重,l偶有急性发作型。高危患者指有激素或酒精过量服用史的患者或患镰状细胞贫血者及一侧巳明确诊断为骨坏死等,l应注意监视。X线摄片采用前后位及蛙式侧位,l后者可补充前后位髋臼后缘重叠而显示不清的缺陷,l问题是当X线片出现改变时病变已进展到超出初期范围。放射性核素扫描如出现热区中有冷区(cold1in1hot)可确诊,l但此现象可重复性差,l故其特异性低。Mont等认为,l放射性核素技术还是有用的,l因为价格低廉,l建议用于X线摄片阴性者,l如骨扫描阴性者可行此项检查。Arlet等提出的功能性骨检查在此分期中未采用,l原因是它为侵入性操作,l其所获得的资料如骨内压和骨内静脉造影不是骨坏死的特殊病症,l许多其他骨病亦可出现。

MRI是可见骨改变的非侵入性方法,l在所有诊断骨坏死的方法中,l其为最敏感最特异的手段。MRI能显示骨现存过程的影像。推荐典型的T1加权相为冠状面和轴面各为5mm及2.5mm的层面扫描,l其他方向可另加,l但最少需做T2加权。最早表现是T1相单密度线(低信号强度)的带状影相(band-like1image1of1low1intensity),l此表示正常和缺血的分界。T2相呈双对线征(double1line1sign),l此表示多血管的肉芽组织。MRI还可显示缺血范围及再血管化的情况,l偶尔组织学上显示有骨坏死,l但MRI可显示阴性结果。

尽管组织学检查为侵入性操作,l但仍然是最可靠的标准,l故应争取每一可能的机会都进行此项检查,l一般认为骨陷窝空虚达50%以上有诊断意义。但某些活检标本未能显示上述改变,l可能是未取到坏死组织或最早期仅累及骨髓。

(三)分期

分期是明确疾病进展的方法,l应包括病变的实际侵袭,l自0期至终末期,l都应覆盖在内。ARCO分期系统综合Ficat分期,l日本骨坏死研究会提出的骨坏死位置,l为头内侧,l中央及外侧的细分类,l以及Steinberg关于头坏死的定量概念。新的分期虽尚未被最终和普遍采用,l但此是最有用的分期系统,l对估计预后有较大的价值。

1989年讨论的分期为0至Ⅵ期,l见表2-56。1992年发表时分为0~Ⅳ期。

表2-5611骨坏死的国际分期(1989年)

0期:i骨活检结果与缺血性坏死一致,l但其他所有检查均正常。

Ⅰ期:i骨扫描阳性或MRI阳性或二者均呈阳性,l依赖股骨头累及的位置,l病变再分为内侧、i中央及外侧。

ⅠA:i股骨头受累<15%。

ⅠB:i股骨头受累15%~30%。

ⅠC:i股骨头受累>30%。

Ⅱ期:iX线片异常(股骨头斑点状表现,l骨硬化,l囊肿形成及骨质稀疏),l在X线片及CT片上无股骨头塌陷,l骨扫描及MRI呈阳性,l髋臼无改变,l依赖股骨头受累的位置,l病变细分为内侧、i中央及外侧。

ⅡA:i股骨头受累<15%。

ⅡB:i股骨头受累~30%。

ⅡC:i股骨头受累>30%。

Ⅲ期:i新月征,l依股骨头受累位置,l病变可细分为内侧,l中央及外侧。

ⅢA:i新月征,l新月征<15%或股骨头塌陷>2mm。

ⅢB:i新月征15%~30%或股骨头塌陷2~4mm。

ⅢC:i新月征>30%或股骨头塌陷>4mm。

Ⅳ期:i放射线示股骨头关节面变扁,l关节间隙变窄,l髋臼出现硬化,l囊性变及边缘骨赘。

内股骨头受累范围以MRI确定,l股骨头塌陷依赖正、i侧位X线片,l新月征百分比是指新月征长度对股骨头关节面的长度比。Steinberg采用更精确的方法测定股骨头受累范围(Ⅰ、iⅡ期)、i新月征范围(Ⅲ期)及股骨头变扁情况(Ⅳ期),l他采用格栅放置在正位X线片上确定受累范围,l采用面积仪确定新月征长度与整个关节面长度之比,l采用同心圆来确定头变扁的情况。

Mont等提了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为:i

1.特殊标准:i①股骨头塌陷。②软骨下骨透X线。②前外侧死骨。④骨扫描显示被活性增加区包绕的冷区。⑤MRI1T2加权相有双环。⑥骨活检标本显示空虚骨陷窝,l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

2.非特殊标准:i①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②股骨头内斑点状囊性变或骨硬化。⑦放射性核素扫描活性增加。④MRI骨髓水肿或纤维化。⑤髋关节活动时疼痛,l但X线片正常。⑥有饮酒或服用皮质类固醇的历史。⑦非特异性但不正常骨活检示骨髓水肿及纤维化。

ARCO委员会特别强调在报道研究及临床结果时最低要求为:i①采用Harris髋关节记分作为临床定量。②依ARCO国际分期。③放射线摄片及MRI的细分类。④报告保留原有股骨头的治疗结果。

(四)组织学分期

组织学分期方面委员会将继续努力工作,l以便在ARCO分期将其体现出来。问题是对早期(0、iⅠ期)坏死目前尚无可用的组织学资料,l将MRI与组织学资料之间的同步化急需深入研究,l以便最终建立0、iⅠ期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组织学资料。

引自:i

Gardeniers1JWM.1993.The1ARCO1perspective1for1reaching1one1uniform1staging1system1of1osteonecrosis.In:iSchontens1A,lArlet1J,lGardeniers1JWM1et1al1ed.Bone1Circulation1and1Vas-Cularizatrion1in1Normal1and1Pathological1Conditions.New1York:iPlenum,l375

Mont1MA,lHungerford1DS.1995.Non-tranmatie1avascular1necrosis1of1the1femoral1head.J1Bone1Joint1Surg(Am),l77:i459

Steinberg1M,lHayken1GD,lSteinberg1DR.1995.A1quatitative1system1for1staging1avascular1necrosis.J1Bone1Joint1Surg(Br),l77:i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