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通行的骨坏死概念、i诊断标准、i分期标准:i
(一)定义
骨坏死(osteonecrosis,lON)又称缺血性坏死(avascular1necrosis,lAVN),l或无菌性坏死、i骨栓塞等。根据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的定义,l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骨循环中断(包括动脉或静脉栓塞),l骨的活性成分(骨细胞、i骨髓细胞)死亡及随后修复的系列过程。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i早期可无表现,l偶有髋部疼痛。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腹股沟部(肩、i膝关节坏死可有肩、i膝关节的疼痛),l少数患者伴大腿前部或臀部不适。
体检时,l早期关节活动无受限,l但有些患者可出现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l强力内旋时疼痛加重。中晚期股骨头一旦塌陷,l则可出现关节屈曲、i旋转,l甚至内收、i外展受限。
2.放射性核素扫描:i采用99mTc-二磷酸扫描如出现热区中有冷区(如纽扣或锁孔症),l可确定诊断;病灶出现热区则做可疑诊断。主要用于普查或发现全身多处病变。
3.影像学检查:i
(1)MRI:i是诊断骨坏死的金标准,l其特异性及敏感性超过99%。部位以检查双侧股骨头为主,l加扫双膝关节(带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l发现髋膝关节者加扫其他关节。检查一次MRI对诊断足够,l不必重复检查MRI。
T1WI:i在股骨头内出现匍行的低信号带包绕的各种信号(高、i混合或低信号)改变。组织学证明此匍行线由纤维血管组织,l裂断的纤维血管细胞无定性坏死物质组成,l被认为系修复边界。对T1WI诊断有疑问者,l可加T2WI,l出现双线征(double1line1sign),l即在低信号线近端出现高信号线,l此被认为系修复的血管肉芽组织。加用抑脂相或水脂分离相,l可更好地鉴别。
在MRI图像上容易与骨坏死混淆的病变有:i①暂时性骨质疏松症;②骨软骨病变或滑膜疝;③残存的分布不均的红骨髓;④中心化的圆韧带。
采用MRI连续图像可以估计坏死面积及坏死面积比,l对估计预后有帮助。
(2)CT扫描:i对Ⅱ期以上的骨坏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lCT扫描可显示坏死区及硬化带。有条件时可加摄二维重建。
(3)X线片(CR或DR):i多数Ⅱ期及大多数Ⅲ期及全部Ⅳ期病灶可在普通X线片上显示。X线片出现点状硬化,l小的囊性变或大面积坏死区。推荐骨盆正位加双髋蛙式位X线片。
(三)分期(美国宾州大学分期系统)
0期:i正常或非诊断的X线、i骨扫描、iMRI改变。
Ⅰ期:i正常X线片,l不正常的骨扫描和(或)1MRI。ⅠA:i轻度(<15%股骨头受累);ⅠB:i中度(15%~30%股骨头受累);ⅠC:i重度(>30%股骨头受累)。
Ⅱ期:i股骨头内囊性变或硬化改变。ⅡA:i轻度(<15%股骨头受累);ⅡB:i中度(15%~30%股骨头受累);ⅡC:i重度(>30%股骨头受累)。
Ⅲ期:i软骨下骨塌陷(半月征)但无头变扁。ⅢA:i轻度(<15%股骨头受累);ⅢB:i中度(15%~30%股骨头受累);ⅢC:i重度(>30%股骨头受累)。
Ⅳ期:i股骨头变扁。ⅣA:i轻度(<15%表面和<2mm塌陷);ⅣB:i中度(15%~30%表面和2~4mm塌陷);ⅣC:i重度(>30%表面和>4mm塌陷)。
Ⅴ期:i关节间隙变窄或髋臼改变。ⅤA:i轻度;ⅤB:i中度;ⅤC:i重度。
Ⅵ期:i晚期退行性改变。
引自:i
Steinberg1ME,lBrighton1CT,lCorces1A1et1al.1989.Osteonecrosis1of1the1femoral1head:iresults1of1core1decompression1and1grafting1with1and1without1electrical1stimulation.Clin1Orthop1Relat1Res,l(249):i19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