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amaria将跟骨小梁类型指数分为五级(图2-111)。
图2-11111跟骨小梁类型指数
Ⅴ级:i压力骨小梁和张力骨小梁相互交错,l均匀分布,l跟骨窦内显示一些纤细垂直的骨小梁。
Ⅳ级:i压力骨小梁后组分为前、i后两大柱,l其间的骨小梁因退化而消失,l呈透明区。
Ⅲ级:i除上述改变外,l张力骨小梁后组远侧部吸收消失,l小梁停止于压力骨小梁后组的前柱。
Ⅱ级:i张力骨小梁前组吸收消失,l后组退化呈薄束状。
Ⅰ级:i张力骨小梁前、i后两组均吸收消失,l压力骨小梁细小,l数目减少,l骨质密度与软组织密度接近。
Jhamaria认为,lⅤ、iⅣ级为正常,lⅡ、iⅠ级则为骨质疏松,lⅢ级为骨质疏松临界。跟骨小梁类型指数与Singh指数密切相关,l其优点与局限性亦相似,l在临床中亦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