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分期(六)

为了解退变椎间盘的内部形态,l20世纪40年代,lLindblom首先描述了椎间盘穿刺造影技术及其X线表现,l并将其命名为椎间盘造影(Discography),l随后研究发现造影后CT平扫(CTD)与X线片检查结合可提供椎间盘正、i侧位和横断面三个平面的形态特点。Bernard等由此将椎间盘退变分为七型/期:i

Ⅰ型:i正常,l对比剂位于椎间盘中央,l无疼痛反应。

Ⅱ型:i退变早期,l纤维环撕裂但对比剂仍在椎间盘中央,l有疼痛反应。

Ⅲ型:i对比剂从裂隙进入外层纤维环区,l但外层纤维环完整,l有疼痛反应,l根据放射状裂隙的方向又分为3A(正后方)、i3B(后外侧)和3C(外侧)。

Ⅳ型:i髓核突出造成外层纤维环膨出,l4A、i4B型突入椎管、i4C型为极外侧突出、i可压迫同节段发出的神经,l有腰痛和造影后疼痛反应。

Ⅴ型:i外层纤维环破裂、i髓核突出到后纵韧带下,l可诱发疼痛反应。

Ⅵ型:i脱出髓核与椎间隙分离,l因对比剂游离,l椎间盘内压力不高,l游离块刺激疼痛敏感器才诱发疼痛反应。

Ⅶ型:i椎间盘退变终末期,l纤维环广泛崩解、i多处撕裂、i对比剂混乱分布于整个椎间隙,l疼痛反应可有或无。椎间盘造影除用于观察椎间盘内部形态变化外,l还用于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1low1back1pain),l这是其他形态学检查方法难以做到的。要注意的是,l只有在椎间盘造影引起临床相应疼痛表现时才判定为阳性,l而非仅仅是影像学上的改变。

引自:i

Bernard1TN1Jr.1990.Lumbar1discography1and1postdiscography1computerized1tomography:irefining1the1diagnosis1of1low1back1pain[J].Spine,l15:i670~683

Derby1R,lHoward1M,lGrant1J1et1al.1999.The1ability1of1pressure1controlled1discography1to1predicted1surgical1and1non-surgical1outcome[J].Spine,l24:i36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