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King分型和Lenke分型
King等1983年回顾性分析405例特发性胸椎侧凸,l并进行分型(见上表)。Ⅰ型:i结构性胸腰双弯,l胸弯和腰弯均越过骶骨中央线,l腰弯度数较大且在反向弯曲相上柔韧性较小,l腰弯柔韧指数为负值。临床检查可见腰椎旋转引起的“剃刀背”畸形大于胸椎。若胸弯大于腰弯,l则腰弯柔韧性差,l柔韧指数为零。Ⅱ型:i“S”形胸腰双弯,l胸弯和腰弯均越过骶骨中央线,l胸弯度数大于腰弯,l腰弯柔韧性较好,l柔韧指数为正值。Ⅲ型:i单纯短胸弯,l腰弯未越过骶骨中央线,l中立体椎体常位于L1或L2,l腰弯柔韧性好,l临床检查腰椎剃刀背很少见。Ⅳ型:i单纯长胸弯,l中立位椎体较Ⅲ型低,l可达L4或L5,l顶椎通常为T10。Ⅴ型:i结构性胸椎双弯,lT1向上胸弯凹侧倾斜,l临床检查常见左肩高,l上胸弯凸向左侧,l下胸弯凸向右侧。
Lenke等2001年提出新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见上表)。由三部分组成,l即侧凸型、i腰弯修正型、i矢状面胸弯修正型。侧凸型Ⅰ型,l主胸弯(MT),l胸弯为主弯,l近段胸弯和胸腰弯或腰弯为次要弯曲,l且为非结构性弯曲;Ⅱ型,l双胸弯(DT),l胸弯为主弯,l近段胸弯为次要弯曲且为结构性弯曲,l胸腰弯或腰弯为次要弯曲且为非结构性弯曲;Ⅲ型,l双主弯(DM),l胸腰弯或腰弯Cobb角略小于胸弯,l相差在5°以内,l且均为结构性弯曲,l近段胸弯为次要弯曲和非结构性弯曲;Ⅳ型,l三主弯(TM),l近段胸弯、i胸弯、i胸腰弯或腰弯均为结构性弯曲,l远侧两个弯曲均有可能为主弯;Ⅴ型,l胸腰弯或腰弯(TL或L),l胸腰弯或腰弯为主弯和结构性弯曲,l胸弯和近段胸弯为次要和非结构性弯曲;Ⅵ型,l胸腰弯或腰弯-胸弯(TL或L-MT),l胸弯与胸腰弯或腰弯均为结构性弯曲,l且胸腰弯或腰弯的Cobb角大于胸弯至少5°,l近段胸弯为次要和非结构性弯曲。
根据腰段侧凸顶椎与骶骨中央线的关系,lLenke分型将腰弯分成三种修正型。A型:i骶中线位于腰弯顶椎双侧椎弓根内侧皮质之间;B型:i骶中线位于腰弯顶椎凹侧椎弓根内缘至椎体边缘间;C型:i骶中线完全偏离腰弯顶椎凹侧边缘。
根据侧位像胸弯T5~12的后凸角度,lLenke分型将矢状面胸弯分成三种修正型。“-”型:i后凸角度<10°;N型:i后凸角度10°~40°;“+”型:i后凸角度>40°。
(二)King分型的不足
King分型自提出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已成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的通用标准。近年来,l随着对脊柱侧凸认识的加深及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l临床上对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较过去有明显提高。第三代矫形固定器如CD内固定系统广泛应用以来,l有关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躯干失平衡和腰弯失代偿的报道逐渐增多,l其中Ⅱ型侧凸的矫形最容易出现失代偿,lⅢ型侧凸的失代偿也有报道。
King分型仅是对特发性胸椎侧凸进行分型,l并不涉及胸腰弯、i腰弯等。King分型的理论依据源于Harrington器械。Harrington器械只对脊柱产生轴向撑开或加压作用,l作用力施加在后柱、i力点集中和器械本身存在的设计缺陷等。不仅产生较高的脱钩及断棒率,l易造成矫正率丢失,l而且可使脊柱在矢状面上的弯曲消失,l导致平背畸形。所以,l从应用Harrington系统治疗侧凸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King分型,l并不完全适用于CD系统以及基于CD原理产生的各种节段性脊柱内固定系统。King分型仅对冠状面的畸形进行了分型,l并没有考虑到矢状面和水平面的畸形,l也没有真正对结构性侧凸和柔韧性侧凸进行区分,l而且研究表明,l不同医生使用King分型描述侧凸类型时的组间和组内的可信度均较差,l不但不利于进行比较性研究。而且不能按同一标准和治疗原则使用现代脊柱内固定方法正确治疗脊柱侧凸。基于上述原因,l许多学者都在致力于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进行更加合理的分型。
(三)Lenke分型对King分型的改进
Lenke等根据美国脊柱侧凸研究会(Scoliosis1Research1Society,lSRS)的定义,l在冠状面上以顶椎的位置命名侧凸类型。胸弯:i顶椎为T2~T11、i12间隙;胸腰弯:i顶椎为T12~L1;腰弯:i顶椎为L1、i2间隙~L4。这不仅比King分型对侧凸类型的命名更精确,l而且包括了胸腰弯、i腰弯及三主弯等King分型没有涉及的弯曲。Lenke分型还同时考虑到矢状面的畸形,l真正对结构性侧凸和柔韧性侧凸进行了区分,l给出了结构性弯曲的定义,l认为当反向弯曲相上的脊柱侧凸Cobb角≥25°或相应节段(T2~5或T10~L2)的脊柱后凸Cobb角≥20°时,l应诊断为结构性弯曲,l反之则应视为柔韧性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