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很多,l各有其优缺点,l各自的治疗结果也不相同。为了更有效地重建髋臼骨缺损,l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非常必要。AAOS改进分类见表2-67,l1993年由D′Antonio首先提出,l由AAOS推荐。
表2-671AAOS改进分类
注:i①腔隙性骨缺损使髋臼变深,l而臼边缘仍存在,l其骨缺损可在臼的上方、i前方、i后方或整个臼窝深陷。②骨盆不连续的骨缺损是指缺损贯穿髋臼的前、i后柱,l并将髋臼的上下两部分完全分离。③髋臼融合是指髋臼被骨性组织充填并不伴有骨缺损,l但它表明是技术上的缺憾,l因为此时要找到髋臼位置很困难。④此分类法由D′Axconio1989年报道,l后经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AAOS)修改推荐,l应用较广泛。
节段性骨缺失指边缘性或内侧壁骨缺损。腔隙性骨缺失使髓臼变深,l但边缘仍存在。腔隙性骨缺失可以是上、i前、i内、i后或整个变深。混合性骨缺失系两者兼有。为了完整分类,l增加骨盆不连续与髋关节融合两项。骨盆不连续是前后方向骨缺损。髋关节融合并无骨缺损,l只是整个骨腔充满了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