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判断标准

心脏瓣膜疾病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的瓣膜外科手术在我国已经普及。随着手术技术、i心肌保护及围手术期处理的改进,l其手术死亡率已明显降低,l部分医院的大组病例报告已接近或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但是,l在临床实践中,l确有一部分患者,l其心脏的病理改变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阶段,l临床表现为心功能低下、i全身代谢功能障碍、i内分泌紊乱以及其他脏器功能不全。对这部分患者,l尽管采取了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l但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仍明显较高。临床上将其称之为危重心脏瓣膜病。

早年所认为的危重患者,l如二尖瓣扩张术后再换瓣或二次换瓣的患者,l现已随着设备及技术的改进,l手术效果与一般患者无明显区别,l巨大心脏也并非均属危重患者。因为巨大心脏如由巨大左心房所组成,l尽管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l但经手术的合理处理,l这些患者的术后转归与一般患者并无区别;然而,l巨大左心室,l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不全者,l则被公认为危重患者,l术后死亡率从1.5%上升至11.1%~25%。因此,l笼统地称巨大心脏为危重患者似属不妥。近年来,l一些学者从临床角度出发,l提出巨大心脏的分型,l尽管方法与观察角度尚不一致,l但对巨大心脏的认识是一大进步。对心功能Ⅳ级、i肺高压及多瓣膜病等是否属于危重标准,l亦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衡量危重心脏瓣膜病应以心脏病理生理的改变为基础,l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点进行考虑。现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及国内外的资料,l提出下述标准,l与同道商讨。

1.巨大或小左心室:i①巨大左心室的标准为短轴舒张期末内径(LVEDd)≥70mm,l短轴收缩期末内径(LVESd)≥50mm,l同时伴有心功能减低(FS<0.25,lEF<0.40)。如果LVEDd≥80mm,lLVESd≥60mm,lFS<0.25,l则称高危患者,l其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是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停跳液持续灌注并加量)及术后心功能支持、i预防心律紊乱。②小左心室的标准为严重二尖瓣狭窄,l左心室萎缩,l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50ml/m2。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是选择偏小的二尖瓣人工瓣,l纠正三尖瓣反流,l术后较长时间心功能支持。

2.合并心脏恶病质者:i其标准为患者体重不足标准体重的85%,l心功能Ⅲ~Ⅳ级,l同时符合以下任何两条者:i①病程15年以上。②肝肿大,l腹水。③心胸比在0.80以上。④肝、i肾、i肺中度以上功能不全。这些患者往往合并免疫、i内分泌及代谢障碍,l其自然死亡率1年为50%,l5年为80%;手术死亡率高达16%~50%。围手术期处理的重点是:i术前应作较长时间的准备,l纠正全身及心功能状况至最佳状态;术中除心肌保护外,l应重视三尖瓣功能纠正及左心房折叠,l改善右心功能;术后心功能稳定后,l尚须用小剂量多巴胺及扩血管药物支持2~4周。加强营养支持也十分重要。

3.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者:i主要为肾、i肝、i脾功能不全。术前存在脏器功能不全,l术后并发相应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l尤其是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者,l其死亡率甚高。围手术期处理除术前准备以改善各脏器功能外,l手术的彻底性及保持循环稳定十分重要。肾功能不全应及早透析,l呼吸功能不全应做PEEP呼吸支持,l肝功能漳碍应做血液滤过等特殊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4.需急诊手术者:i①术前存在循环功能障碍,l体外循环前心搏骤停者手术失败率极高。②不能控制的人工瓣感染性心内膜炎需急诊手术者,l手术操作难度大和术后再感染机会多,l往往导致手术失败。

5.需合并手术者:i例如换瓣同时进行冠脉架桥手术,l尤其是冠脉主干、i三支以上病变以及心肌梗死伴有窒间隔穿孔、i室壁瘤者均属危重患者。此类患者术后并发症多,l死亡率高。